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张图?我也是这两天才频繁刷到,大概都是用这样一张图配着一些就业率低之类的话,下面也是很多人一同在回复,云南大学这样比较好的211都没办法做到就业率很高,那其他学校呢?
不过在评论区还有一些别的声音,大部分人认为到6月多才毕业,3月多进行的统计显然不够合理,应该等到6月再看。
但是我觉得说这样话的人可能对于高校不太了解,基本上如果有意愿的话,这个时候就已经确定的差不多了,等到6月,7月,8月再进行就业的,大部分可能就是灵活就业的同学了。
所谓灵活就业是什么情况呢?就业率低了以后,这个专业就会被砍掉,如果没办法让学生就业,那么我们就改变一下就业的定义。有自媒体公众号,算不算就业?出去做过兼职,算不算就业?去做个外卖骑手,算不算就业?一方面学校也想给学生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市场饱和学校为了自保也只能粉饰学生们就业的情况。
从这张图能够看出来很多有意思的信息,有意思的是总共的落实率只有21.21%,而且这是研究生。
也正是因为这是研究生,所以在统计上不会做水分,因为毕竟本科生的统计里面大部分都是升学作为就业方向是最多的,基本上能占一半以上。
而研究生升学的比例非常的少,所以基本上都是以纯就业为主。
如果研究生的就业都这么拉垮的话,那么本科生的就业又该拉垮到什么地步呢?
是不是可以说现在的就业行情就是把本科生往研究生逼呢?这也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最近非常熟悉的大学高中化,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大一的同学在因为担心跨院系通识选修课的期中考试没办法参加,会影响自己的各项指标,不禁感叹现在真的是大学的自由一点都没有了。
想起我们老师当时跟我们说在陕师大每天天翻墙出去去网吧,停电了睡在学校的麦田里,参加各种诗歌社团谈恋爱去野炊。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不说别的,单是翻墙出去就会被记大过,取消所有的奖学金,而且还有可能在升学上面临危险。
第二,再看各个学院的就业情况。
众所周知,云南大学最好的是民族学和生态学,这两个学院的研究生就业率都没过10%。
再仔细看,基本上排在后面的都是文科专业。
现在学校教的东西跟就业市场上要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很多学校的老师明明没有在外面工作过一天,却带着就业基础课。
大学现在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方,大学现在正在向考研培训班进行转化。
但是考研能解决问题吗?上面这张图恰恰就是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这真的让人很悲观了
小时候总是被灌输,坐吃山空是不好的思想。现在倒是很想家里有一个小卖部或者什么的可以传承给我,每天光在小卖部混吃等死就好了,这样的话,我就有空闲的时间去看书,去阅读,去看电影,去写自己想写的小说。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但是实际上,如果买彩票中了500万,你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钱,而是时间。
这意味着你接下来的40年的时间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你公司的。
你可以用这500万去买到自己40年的自由,原来的话反过来说倒是更有道理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