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高达2000多万例,死亡病例近1000万例。在中国,癌症的形势同样严峻,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庞大的数量让科学家们在癌症防治领域持续深入探索。DC疫苗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临床研究显示,DC疫苗对肺癌、肝癌、胃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宫颈癌等具有显著效果。
四川华西医院Neo-DCVac研究: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四川华西医院研究人员开展一项个性化新抗原肽脉冲自体 DC 疫苗(Neo-DCVac)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研究,旨在测试Neo-DCVac 在复发性晚期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并在2021年1月在《Signal Transductionand Targeted Therapy》报告了该研究结果。这项研究为那些化疗失败、靶向耐药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9 月,共招募了18 例接受标准多线治疗后复发的晚期肺癌患者。12位患者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显示:
6例患者目标病灶大小减小,3例达到部分缓解(PR),9 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疾病控制率(DCR)为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5.5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 7.9 个月。
Neo-DCVac治疗晚期肺癌临床活性的预设分析
图片源于Signal Transductionand Targeted Therapy
真实病例:晚期肺癌全身转移患者,DC疫苗让他肿瘤几乎消失!
一位已经全身多处转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全身广泛转移:骨骼、骨盆、肾上腺和下腔静脉淋巴结转移。在经历了包括 PD-1 抑制剂 (nivolumab) 在内的三线治疗也束手无策后,通过5次Neo-DCVac疫苗治疗,竟然出现了惊人的好转:转移性淋巴结几乎消失,肾上腺和盆腔转移病灶也实现缩小,肿瘤靶病灶缩小了29%。
患者对个性化 Neo-DCVac 的临床反应
图片源于Signal Transductionand Targeted Therapy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匡明教授团队使用DC疫苗在肝癌中的探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匡明教授团队设计了一款个性化的载新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和新抗原激活的T细胞疗法,开展了一项个性化新抗原免疫联合疗法的II期临床试验(NCT03067493),旨在评估新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疫苗 + 新抗原激活的T细胞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既往接受根治性切除或射频消融(RFA)后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疗效。
这项研究10例患者接受了联合治疗,结果显示:
70%的肝细胞癌患者对联合免疫治疗有反应,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 18.3 个月,71.4% 的免疫应答者在根治性治疗后 2 年内未复发,有免疫反应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显著长于无应答者。
肝细胞癌切除或射频消融术后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患者的临床结果
图片源于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WT1-DC疫苗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突破性疗效
2024年10月8日,一项由日本研究团队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将WT1-DC疫苗与标准化疗联合用于胰腺癌患者,为这一难治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这份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的肿瘤负荷均有所降低,7例患者实现部分缓解(PR),3例患者病情稳定(SD)。
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2.23 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3.52年。
局部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48年,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
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7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1年。
患者的估计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下图为4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到的变化:
图片源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结语
目前,全球多个DC疫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涵盖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卵巢癌等难治性肿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DC疫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随着技术进步和临床经验积累,DC疫苗正朝着更精准、更有效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C疫苗有望成为抗癌武器库中的重要一员,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