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董兆瑞)4月28日,“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会举行。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携手怀柔区启动实施“科教共融”“人才共育”“平台共筑”“智力共享”“产业共生”五大行动,全面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运行发展,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创新高地。
为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怀柔区委区政府联合制定了《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一是实施“科教共融”行动,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支持怀柔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北京实验室、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三位一体”创新平台、改革项目优先落地怀柔,探索怀柔科学城科技设施平台面向高校开放机制。
二是实施“人才共育”行动,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教师队伍“培优筑基”项目,推动在怀创新主体与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共享专业师资课程,校地联合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适配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
三是实施“平台共筑”行动,搭建互联互通新载体。支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国际会都优势,组织在京高校及所属校友会、学协会在怀举办创业赛事、学术会议、论坛沙龙等活动,通过“招赛引会”实现“招才引智”。
四是实施“智力共享”行动,打造实践融合新场景。推动组建“涉外律师团”,支持怀柔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演艺新空间,校地联合开展老城更新项目专题研究和专项培训,努力打造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特色街区营造“怀柔样板”。
五是实施“产业共生”行动,构建成果转化新生态。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化平台,持续遴选储备、落地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在产品市场化应用、专利“先使用后付费”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实现产业和人才双集聚。
计划到2026年底,在汇聚首都教育资源,助力怀柔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丰富“政产学研用”合作内涵,进一步畅通青年大学生“来怀知怀、来怀留怀、来怀兴怀”路径。
活动上,怀柔区政府与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签署校地战略协议、人才合作协议,加快形成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合力。同时,启动了“北京怀柔·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吸引高校毕业生“源头活水”,在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招聘引进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务实合作,持续壮大怀柔区青年人才队伍。
此外,“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本次活动上正式揭牌。创业园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推动学生团队来怀创业。会上还集中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智能感知共性技术平台、涉外律师团、怀柔科学城现代医学创新转化研究平台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
据了解,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支点,已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目前,怀柔科学城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包括6个大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14个交叉研究平台,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中,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16个科技设施向全球开放,累计开放机时达到123万小时,吸引在怀科研人员约2.5万人,累计产出科技成果32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