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营收39,622.65万元,同比增长44.86%,是裕太微(688515.SH)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
4月28日,国内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领域龙头企业裕太微发布了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裕太微总体营业收入为39,622.65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4.86%。其中,第一季度为7,253.15万元,第二季度为8,214.50万元,第三季度为11,139.46万元,第四季度为13,015.55万元,营业收入实现季度环比稳步增长。
亮眼成绩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以及下游客户需求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裕太微近年来推出的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等新产品,经过下游用户的陆续验证并导入市场,销售量显著增加,使得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作为国内稀缺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设计公司,裕太微自2017年成立以来,长期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通、安防、消费、电信、工业、车载等多个领域,并提供多种性能等级的产品,包括商规级、工规级和车规级,以及不同传输速率(如百兆、千兆、2.5G)和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
过去几年,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加速发展,推动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耦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以太网作为信息网络底层的支持性技术,伴随着半导体产业上行迎来快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2022年至2025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保持2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
目前裕太微已形成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等七条产品线。其中,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网通以太网网卡芯片和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均已实现规模量产。
海外市场应用场景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2022年,裕太微开始推进全球化布局,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并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团队的早期建设。2023年,裕太微布局多个海外市场,一年的时间就打通了多国的主要供应链。
全球化的推动让裕太微海外营收占比大幅度提升。财报显示,2024年,裕太微海外营业收入金额为7,375.73万元,超过2023年全年的海外营收总额。
展望未来,裕太微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拓展市场应用领域。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将继续巩固国内业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速迎来发展期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简称PHY芯片,是实现设备间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组件,广泛应用于路由器、交换机、机顶盒、监控设备、可编程控制器等多行业设备中。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设施”,PHY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一领域长期以来被美国博通、美满电子等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企业鲜有突破。
裕太微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作为一颗数模混合芯片,PHY芯片融合了模拟和数字芯片设计的诸多难点,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极高。因此,从2017年创立以来,裕太微就以实现通信芯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逐步向上层网络处理产品拓展,目标瞄准OSI七层架构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2024年是裕太微关键的一年。从业绩表现看,2024年裕太微逐步恢复营收上涨;从技术表现看,2024年裕太微网通及车载端的新品均有体现;并且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具备一定发言权。
网通事业部的网卡产品线早在2023年就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取得了突破。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消费类千兆PCIE网卡产品的裕太微,吸引了大量厂商开始量产并使用其以太网网卡芯片。此后,网通事业部的产品出货量开始激增。短短两年内,这些产品就已在家庭网关、WIFI6和WIF7路由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企业网关、工业网关和安全防火墙等关键领域,裕太微的产品也开始成为大规模替代欧美厂商的解决方案。
基于不断增长的出货量,2024年底,裕太微推出了24口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系列,进一步完善了其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系列的布局。该系列产品涵盖了5/8/16/24端口的多种配置,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的需求。这些新品已在中小企业市场(SMB)和安防领域大量导入设计,预计将在今年逐步实现量产并放量。
也是这一年,凭借稳定的性能和品质,裕太微的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国内运营商市场的FTTR(家庭光纤网络解决方案)和XPON(新一代光纤接入技术)产品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此外,裕太微的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也在显示屏、服务器和机顶盒市场得到大规模应用,稳固占据着国产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的重要地位;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工业伺服、机器人和工业控制市场也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
技术的突破和生态建设,裕太微正逐步缩小着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高性能SerDes技术、高性能ADC/DAC设计技术、低抖动锁相环技术等13项应用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并量产了百兆PHY、千兆PHY、2.5G PHY等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强大的上游产业链,以及能否准确预判行业加速期的到来并进行相应的组织改革,是抓住“风口”机会的三个关键因素。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国产化替代的推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边缘计算的核心要件,正在迎来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发展期。站在风口上的裕太微,也与产业链上游的多家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核心领域突破
财报显示,2024年裕太微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为 39,622.6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4.86% 。
裕太微的业绩增长,除了依赖行业自身的发展外,其能够快速推动产品成型和市场扩展的技术内驱力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具有较高的技术、客户、资金和应用壁垒,该领域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参与者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行业内产品的国产化程度较低,能够集成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企业寥寥无几。
2024年,裕太微持续加大对技术和研发的投入。财报显示,其研发费用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32.40%,增长幅度较为显著。在研发人员规模方面,裕太微在2023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小幅增加。同时,多个产品实现了流片或迭代升级,也导致其工程费用和技术服务费相应增加。
在加大技术投入的同时,裕太微也在同步构筑知识产权壁垒。目前,裕太微已申请发明专利143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1项,并申请境外发明专利29项。
这些投入使裕太微成为国内极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实现千兆网通以太网网卡芯片规模量产的企业之一。其第一代千兆网通以太网网卡芯片的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在CAT5E线缆(超五类线,一种广泛用于商用建筑、家居布线和工业等领域的网络线缆,一般传输布线距离在100米以内)上的连接距离超过130米,PCIE接口眼图(一种评估通信质量的工具)性能优异,双向打流带宽超过1.5Gbps。
裕太微方面表示,其产品性能已经能够与国际巨头相媲美。以公司千兆芯片主流产品为例,其传输性能甚至优于国际竞争对手。
裕太微的技术实力源于其多年来在多个核心领域的深厚积累,包括高性能SerDes(一种通信技术)、高性能ADC/DAC(模数转换/数模转换,用于将温度、压力等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设计技术,以及低抖动锁相环(PLL,一种时钟和频率反馈控制电路)技术等。
凭借众多产品线的发明专利以及15项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裕太微在2024年获得了多项荣誉。同时,裕太微还与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联合成立了以太网传输芯片研发中心,成为苏州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并成立了JITRI-裕太微电子联合创新中心。
然而,在10G及以上的高端产品领域,裕太微与国际巨头仍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公司公告,裕太微的10G PHY产品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预计2026年年底实现量产出货。
裕太微方面表示,后续公司也将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品前瞻、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多元协同。
积极布局汽车和海外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芯片行业正经历着6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
根据Omdia(一家专注于通信、数字媒体与IT行业的独立研究机构)的统计,2019年全球车规级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41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翻倍至8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2%。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6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突破900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50%。
由于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高度集中,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约70%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尽管近年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但在关键芯片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在车载芯片中,又以以太网芯片和车载串行解串芯片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
裕太微也在全力加速车载业务的布局。除了在2022年和2023年已经实现车载百兆物理层芯片和千兆物理层芯片的量产之外,裕太微于2024年初专门成立了车载事业部。
该事业部主要专注于车载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产品战略和规格制定、研发设计、市场推广及销售。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车载交换芯片的量产,以及车载摄像头端加解串芯片的送样。
裕太微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公司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经在几乎所有的国内车厂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新推出的车载以太网交换芯片也正在多家车厂进行测试当中。未来几年,裕太微的车载业务将重点围绕车载以太网、SerDes等车载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展开。
凭借其在网通产品矩阵上的多元化布局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裕太微成功进入了德赛西威、立昇、富赛、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红旗、北汽等多家知名车企及Tier1(即与企业直接进行业务交易的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也是裕太微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整个芯片设计行业而言,海外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2022年,裕太微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将其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后两年,裕太微持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并成功进入多个国家的主要供应链。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也让裕太微海外业务占比开始大幅度提升,根据财报,2024年裕太微海外营业收入达到7,375.73万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为2,860.60万元。
过去两年,裕太微频繁活跃在各类国际展会,如德国慕尼黑电子展等。裕太微董事会秘书王文倩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拓展海外客户关系,发掘全球人才及海外优势并购标的,也是裕太微推进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维度。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裕太微方面表示,公司将在继续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放眼全球、积极拓宽业务版图,由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的商业集团转变。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裕太微】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