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内电子控制单元数量增加,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车载以太网因其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成本效益和扩展性等优势,成为承接车内高速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并且呈现出广泛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在车载以太网芯片领域,国际头部厂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国内以太网通信领域龙头裕太微正对这一行业格局发起强力挑战,在先后成功量产百兆和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后,又进一步进入“深水区”——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颗集成自研千兆&百兆车载以太网 PHY 的车载 TSN交换芯片。该芯片具有四大“绝招”,即全能、可靠、安全和“不加价”,各项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有望打破国际长期垄断局面。
显然,裕太微推出车载TSN Switch芯片,是逐步打造出完整统一的车内通信芯片解决方案的关键一步,将助力 Tier 1 供应商及整车厂实现本土化替代。而基于不断加强在车规芯片领域的相关布局,裕太微在立志于成为全球有线通信芯片领导者和国内大陆地区车内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全覆盖的先行者,乃至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智能化不断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抢先布局 完善矩阵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大车厂的整车架构逐步从分布式架构走向域架构,逐步走向以太网为网络骨干的第三代应用。根据当前行业趋势,后续车载以太网的系列产品,包括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等的市场使用量都将大大提升。
裕太微车载事业部总经理郝世龙表示,“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正愈发明显,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带动对数据传输的带宽、速率、延时要求不断提升,而以太网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正迎来市场爆发机会。”目前,导航辅助驾驶、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交通信号识别等已在国内部分新能源品牌车上配备并上路使用,而这些功能的逐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车载以太网快速渗透到汽车行业。
车载以太网技术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等优势,不仅能够缩短传输时间、减少布线重量,而且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服务成本,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的总线技术,特别是在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领域,或逐步实现对整车现有车内通信技术的全面替代,因而呈现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根据公开数据,预计到2025年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包含物理层芯片和交换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293 亿元,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66%。
“车载以太网是实体化的信息高速公路,车载TSN Switch芯片则是高速公路枢纽。”郝世龙称,裕太微抢先布局,先修“高速公路”再建“枢纽”,包括已实现车载百兆 (YT8010A) & 千兆 (YT8011A Series)以太网PHY芯片先后成功量产,是大陆境内首家实现量产上车的车载以太网芯片供应商。2025年裕太微正式推出车载以太网 TSN Switch 芯片,车载 Ser-Des芯片也蓄势待发,进而完善车载通信产品矩阵。这些产品将组成车载高速有线通信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助力裕太微成为国内大陆地区车内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全覆盖的先行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裕太微车载以太网芯片出货量超过数百万片,是国内头部车载以太网芯片供应商。另据Mouser数据统计,2025年国内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36.7亿元。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颗集成自研千兆&百兆车载以太网 PHY 的车载 TSN(时间敏感网络)交换芯片,裕太微车载以太网交换芯片于去年底已问世。该产品发布后,预计将大幅提升裕太微在车载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市场的占有率,并助力业绩营收增长。
据了解,针对车载以太网产品的研发,裕太微具体研发流程包括项目立项、设计、验证、试产和量产四个阶段,经由销售部、营销部、产品研发部、运营部等部门通力合作完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驱动、精准研发。其中,开发过程按研发子功能领域从方案制定,到代码编写到代码质量,到可测性、可制造性、可服务性等多功能领域在整体流程框架下协同开发,保证产品开发的一次成功,同步监控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验证客户需求。
四大“绝招” 对标国际
由于负责整车内以太网数据汇集、调度和转发,车载TSN Switch芯片研发难度颇高。而基于多年耕耘布局和研发积累,裕太微在2025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其首款车规级TSN Switch产品——驭枢系列,即YT9908和TY9911系列共四颗芯片,各项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据郝世龙介绍,YT9908/9911系列是裕太微电子自主研发的8/11-Ports车规级TSN Switch 芯片。该系列产品集成了裕太微电子自研的1000BASE-T1/100BASE-T1/100BASE-TX PHY, 内置xMII/SGMII/2500BASE-X/USXGMII/PCIe等多种高速接口,完整支持IEEE 802.1AS-2020 等多个TSN协议,同时集成ASIL-D级的RISC-V内核和国密加密算法,并能够适配各种类型SoC。
进一步来看,裕太微车载TSN Switch芯片具有四大绝招,即全能、可靠、安全和“不加价”。其中,全能是指功能和配置齐全,包括支持精准时钟,通过8个TSN协议达到多域时钟同步精度小于20纳秒等;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传输可靠,包括支持数据传输的预防、校验、纠错和诊断功能,并通过多种国际第三方标准测试;在安全方面,支持国密安全启动、端口隔离和支持DoS攻击防护,目标ASIL-B等级的功能安全认证。此外,通过高集成度降低系统成本,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本地化服务,从而又打造出“不加价”特性。
郝世龙表示,裕太微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具有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易于扩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将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载娱乐系统、车载中央网关等多个场景。该产品与已规模量产的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相结合,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统一的车载以太网整体方案。他还称,“裕太微在以太网通信领域有深厚的产品研发经验积累,在迁移切换至车载领域过程中的产品定义非常准确,具备比肩国际巨头的同等竞争力。”
对于相较国际厂商的关键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裕太微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持续夯实。郝世龙指出,裕太微的产品研发采用结构化流程,全面打通从销售市场到产品规划到内部设计的全过程。其中运营部下质量管理部全程参与产品研发的所有环节,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过程,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在研发IPD流程管控上也做出优化和更新,完成了从“开发”到“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流程管控。裕太微已获得 SGS 颁发的ISO 26262:2018 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且达到体系最高等级ASIL D等级。
当前,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的国产化率几乎为零,伴随着裕太微YT9908/9911系列正式发布,预计该品类芯片的国内市占率将有较大提升。郝世龙称,“裕太微YT9908/9911系列在去年底问世后,我们已经收获了非常多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不少行业头部客户,以及当前的一些测试验证进展也很顺利,预计未来也会迅速上量并达到数百万片出货量级。”
填补空白 破局垄断
在车载以太网芯片领域,国际头部厂商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裕太微在车载以太网 TSN交换芯片实现国产化突破,既是自身不断向战略高地的进击,也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具备重要意义,并向打破国际芯片巨头长期垄断车载高速通信芯片局面迈出重要一步。
“我们的产品在持续突破创新,同时不断弥补国内的相关产业空白。在守住国产化阵地同时,我们也力争在更尖端的产业领域发挥作用和贡献力量。”郝世龙表示,如果说裕太微先后成功量产车载百兆和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开启了“敲门砖”,那么如今推出车载TSN Switch芯片就是向“深水区”更进一步,逐步打造出完整统一的车内通信芯片解决方案,助力 Tier 1供应商及整车厂实现本土化替代。其中,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实现了车内网络通信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确保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关键系统的实时协同,为车载网络通信领域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保驾护航。
多年来,裕太微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及供应链均实现自主可控,通过持续自研已在高速有线通信芯片领域构建起技术壁垒,关键环节均实现国产化,确保了业务连续性与稳定性。此外,裕太微依托新加坡研发中心加速全球化布局,推进产品在海外的认证与本地化应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他还称,“我们也积极投身于中国汽车产业链智能化的发展建设和贡献,包括联合国内头部车厂、晶圆厂共同合作打造催熟中国车规28纳米的工艺,牵头制定几乎所有国内以太网相关的标准制定,以及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讨论和制定等。”
目前,裕太微已经开发多条产品线,而且显示出不断加强在车规芯片领域的相关布局。郝世龙表示,在车规级芯片布局一向是具有前瞻性的,裕太微已量产的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为自动驾驶车辆内部的数据高速传输提供了坚实基础,保障了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间信息的实时交互。同时,公司还在积极推进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和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等产品线的布局,这些产品未来将组成更完整的车内高速有线通信芯片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裕太微将持续巩固拓展国内业务,推动汽车产业链智能化不断发展,并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力度,实现从一家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商业集团转变。郝世龙称,“裕太微目标大、能量大、责任大,立志于成为全球有线通信芯片领导者,也希望成为国内大陆地区车内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全覆盖的先行者,因而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新产品线建设力度,不断改进既有产品的设计方案,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