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的快递员、海归创业者,到服装店店员、开包子铺的老夫妻,这一年来,徐汇区天平街道梧桐街区党支部书记黄达蓉收到了一份又一份入党申请书。面对他们真挚而热切的愿望,她感慨:“只有让每个经营主体、社会群体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才能燃起更多人心中的那团火,照亮社会的角角落落。”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上海基层党建工作高度关注、念兹在兹。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锚定这一要求,去年,上海在全市实施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探索出“以街区党组织兜底为主,结合实际灵活建立各类实体性党组织”的新模式。
目前,全市共新建街区党组织902个,业缘类和群体类党组织158个,覆盖各类市场主体42.74万家,各类人群282.04万人。以“全覆盖”为牵引,在以居村为主的居住空间、以街区为主的生活空间、以楼宇园区为主的工作空间中,“到边到底、经络畅通”的城市基层党建完整底图逐渐完整,基层党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进一步提升。上海,正交出一份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答卷。
人在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上海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除了传统的沿街商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外,还有越来越多不具备“单位”形态的市场主体和不固定办公的就业群体,这些主体和群体的覆盖难题一直未有效破解。
如何让这些“游子”回家,实现人在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破题的关键,就是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经过调研,我们进一步摸清了规律,即便是流动性强的快递、外卖、网约车及家政行业,其人群规模、订单范围和业务动线也是相对稳定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鉴于此,上海在已经建立居村、楼宇、园区等区域性党组织的基础上,把一定范围的街区作为整体,成立实体性党组织,面向街面上所有经营主体和党员群众开展党的工作,用“铁打的营盘”应对“流水的兵”。
徐汇区天平街道和普陀区长征镇是最先开展试点工作的两个街镇。在长征镇祥和街区,各类业态高度集聚。街区党支部加强走访排摸,逐一核实党员情况,推动流动党员将组织关系转隶至街区党支部。
22岁的小陶在校期间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毕业后在一家宠物医院工作。由于宠物医院没有党组织,她的组织关系只能转回安徽老家。对于她的接续培养,老家党组织力有不逮。祥和街区党支部在走访时获悉她的困境,第一时间向她普及相关政策,并联系老家党组织,了解她的前期发展情况,帮助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做好接续培养工作。“终于找到了组织!”小陶很激动。
一年多来,上海坚持线上线下联动,以“大数据+铁脚板”方式开展全面走访排摸。截至目前,全市各街镇已走访排摸新兴领域各类经营主体76.5万家。在这一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覆盖路径,有效填补覆盖空白,进一步巩固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底板。
推动治理变量成为治理力量
“最近生意还好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自从成为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凝新第四街区党支部组团式走访团队的一员,社区民警小王与沿街商户的联系更密切了,沟通内容也从原来单一的业务交流转向更深入的问需问计。“两企三新”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加深。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攻坚行动不仅是为了完善组织体系,更重要的是发挥组织功能,确保每个经营主体、每个社会群体都有一个基层党组织来做工作,都能感受到需求被关照、意见被尊重、问题被解决。
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各街区党支部在倾听沿街商户“生意难做”“单子难跑”等心声后,想方设法搭平台、做推广、发广告,多次举办集市活动帮助商铺引流,许多店主表示“一天能做一周的营业额”“无比感激”。宝山区大场镇街区党支部在收集到沿街快递站点“卸货难”诉求后,联动城管划出一片既不影响通行、又方便卸货的专用区域,小哥们高兴地说“有人帮我们说话了”。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据悉,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共收集“两企三新”经营发展等诉求2.8万余件,已闭环解决2.5万余件,“有困难找组织”成为街区各类群体的优先选择。
而当党组织“穿针引线”让各类资源在街区内有效聚集,也能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将“小个专”、新就业群体等从“治理变量”培育为“治理力量”。
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蓝村街区沿街商铺主动让利、服务社区;奉贤区青村镇21家商铺主动加盟为“骑手”“小哥”提供专属就餐优惠的“小哥食堂”项目;金山区张堰镇街区党组织搭建起多元、便捷、灵活的平台载体,调动新兴领域各方力量主动参与议事协商……在强有力的“公转”供给支撑下,新兴领域党组织“自转”活力明显提升,2.2万余名新兴领域能人达人主动参与到公共议题讨论、社区志愿服务中,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相比街区的烟火气,楼宇、园区更加担负发展的重任。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徐汇区西岸智塔被誉为“垂直硅谷”。为加强楼宇党建,西岸智塔党委坚持企业入驻“五个同步”,即在企业入驻的第一时间,同步联系入驻企业、建立党的组织、配备党建顾问、做实党的工作、开展党建活动,并以“楼智汇”机制为纽带,探索出“一委多楼”的楼宇党建新模式。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上海持续优化近1600幢重点楼宇组织设置,推动53个不同类型的重点产业园区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也在这一过程中显现出来——
西岸智塔实现楼宇经济产值达每平方米1万元,人才流失率下降30%,党建在推动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城融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松江工业区企福天地园区,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需求,党支部联动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组建“产学研金”红色伙伴赋能团队,帮助园区内185家企业对接上下游产业链,获得贷款超5000万元,申报各类扶持资金上亿元。
“党建讲究方法,但没有捷径。”受访的很多基层党建工作者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深化全覆盖攻坚行动成果,一体严密楼宇、园区等党的组织体系,把“组织架构全覆盖、宗旨作用全覆盖、支撑保障全覆盖”落到实处,努力交出高质量答卷。
原标题:《上海,这样交出一份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答卷》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