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近年来,铜川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文明单位作用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薄弱、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不均衡等难题,积极探索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以文明单位典型示范带动文明实践深化拓展,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形成“1+1>2”的协同效应,融合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齐头并进,城乡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显著提升。



结对共建促优质资源“下沉”

积极构建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机制,出台《铜川市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铜川市文明实践“铜”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结对共建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实践阵地职责任务,坚持活动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同时,建立不定期对接协商、实地调研和工作提示机制,进一步推动结对共建工作常态长效。



盘活资源促基层阵地“相融”

以结对共建为纽带,结合理论宣讲、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新风培育等重点,聚焦群众需求,文明单位积极提供财力、物力、智力、人力支持,文明实践阵地发挥阵地、平台、队伍优势,两者深度融合、双向促进。文明单位结合行业特色,把文明实践阵地向公园景点、交通场站、镇村集市、书院书店、文艺文化小院等社会“神经末梢”拓展延伸,以文明实践“铜”行动为引领,升级打造了耀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王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黄堡书院、印台区“文明积分超市”、宜君县“宜民讲习所”等基地、站点,实现了“小场所大作用、小舞台多功能”。



互联互通促实践队伍“多元”

统筹调动文明单位行业资源,精准对标群众需求,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动员引导先进典型、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积极参与,组建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康、科技科普等文明实践队伍300余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7000余人。此外,为不断提高文明实践队伍理论水平与服务能力,文明单位有针对性地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着力提高队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法律法规知识与便民利民技能,通过开展“携手共建文明家园”“共筑健康屏障”“合力温暖童心”等活动,真正做到了理论共学、新风共倡、活动共联,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对标需求促实践活动“多彩”

在中华传统节日和农村集会等重要节点,文明单位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卫生健康等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携手结对共建阵地联合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铜行动 纳百川”“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聚焦解决“空心村”、养老服务等难题,文明单位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到结对共建点开展慰问陪伴、生活照料、邻里互助等关怀活动,积极营造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围绕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文明单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文艺小院、农家书屋组织开展民俗社火、红色电影、戏曲展播、义写春联等一系列文艺活动,生动展示了文明单位的责任与担当。

2024年底,全市212个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因文明相连,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建成家文化广场、家风一条街等家风展示阵地,探索形成“婆媳澡堂”“明红说事室”等一批经验做法,实现了文明单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建设城乡文明、造福城乡群众”从愿景走向现实。

(靳丽楠 吴菁)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