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我们追着问题跑,现在是‘多格合一’推着问题解。”这段时间,若问上海广大基层干部在忙什么,“多格合一”必定是高频回答。在他们看来,从“单兵突进”到“联合作战”,基层治理有了合力,工作质效也大大提高。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的殷殷嘱托,上海正将网格治理作为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重要实践单元。2024年12月,上海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在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上海着力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进一步做深做实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为人民城市建设助力增能。
最大限度彰显党建引领优势
所谓“多格合一”,是指通过完善网格划分标准,将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等多种网格进行“合一”,在不打破原有管理执法运行逻辑、不改变原有权责归属的前提下,全面整合街镇现有力量,推进条条协同、条块联动和政社互动,推动从管理向治理的实质性提升。
“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党建,这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最重要的经验,也是最鲜明的特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上海推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比如,把网格党建联席会议作为驱动网格治理的“总引擎”,定期分析研究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协商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再比如,把网格临时党组织作为集合工作力量的“先锋队”,因时因地组合调配,实现了对治理问题的快速响应和处置。目前,全市已经形成800余个网格,各条线部门已派驻或下沉网格工作力量1.7万余人。此外,还在全市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有效填补“围墙外”的空白和缝隙,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补互动更加紧密有力。
解决“三跨”问题底气更足更强
基层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街镇和居村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分清责任部门或者责任“多头”、处置失效的问题,它们往往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小事”。在街镇和居村之间科学设置网格,就相当于架起一座桥梁,能够有针对性地破解上述难题,还能打通围墙内外,推动社区共同体建设。
以道路无证设摊为例,赵巷镇环宝龙综合网格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执法部门作为单一主体的办理效果不佳,通过“多格合一”机制,可将无证设摊事项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协调多部门联勤联动高效处置:一方面引导摊主规范经营,并加派人员驻守;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网格搭建平台,帮助摊主实现再就业。“三跨”问题就在各方力量协同合作下有了新解法。
“我在牡丹小区,有辆车堵着道,开不出去!”这样的求助电话,金山区张堰派出所某天一口气接了近20个。第一综合网格牵头物业、居委、业委会走访摸排,挖掘出附近1200余平方米的闲置露天场地,打造成居民错峰停车场,制定实施《小区静态交通管理实施方案》。“再也不用掐点抢车位了!”居民纷纷点赞。这样的生动案例还在不断涌现,网格治理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多元主体共治愿景照进现实
上海是最早探索推进基层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当下,随着围墙外生活空间、经营空间等都拓展成为新的治理领域,涵盖了居村、街区、楼宇、园区等区域的网格成为推进治理共同体的“最优解”,为多元主体共治打下基础。
“最近飘絮都不敢出门。”“过敏太厉害了。”宝山区吴淞街道第二综合网格召开了“赋能议事会”,街道职能部门与“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居民代表、律师等一起为解决梧桐果絮问题出谋划策,形成了“梧桐计划”治理方案,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奉贤区奉浦街道第一综合网格吸纳业主、店主、律师等担任网格“人民裁量员”,介入执法全流程,提升执法透明度与公信力;广泛动员新兴领域群体成为“兼职网格员”,实时上传问题线索,及时消除隐患问题。
“真正的满意离不开参与,没有参与度的满足感,成色是不足的。”市委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说,网格工作迭代的关键,在于从以单向性、应急式为特征的传统网格管理,向以融合性、系统化为特征的网格治理转变,让多元主体共治的愿景照进现实。
接下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城运中心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切实保障运行,推动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更好服务于上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原标题:《通过这一创新实践,上海奏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奏曲》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