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硬气发声,力挺巴铁,给印度敲响警钟
巴基斯坦和印度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袭击事件,再次走到冲突边缘。印军边境不断增兵,局势一触即发。巴基斯坦向中俄求助,希望进行独立调查。关键时刻,中方明确表态,支持巴铁,强硬反对印度挑事。
印巴关系一直紧张,这次又因为克什米尔的平民伤亡事件爆发。印度没等查清楚就指责巴基斯坦,还迅速在边境增兵,看起来像是早有准备。巴基斯坦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赶紧请求中俄介入调查,想把事情摆到明面上,避免印度找借口开战。
中方的反应很快。巴基斯坦提出增加1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额度,稳定国内经济,中方答应了。之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立刻联系了王毅,说明了局势。王毅的表态很清楚:支持巴基斯坦的反恐努力,支持对袭击事件展开公正调查,更重要的是,明确反对局势升级。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中方直接给了巴铁一颗定心丸,不管局势怎么变化,背后都有支持。第二,是在警告印度,别以为可以趁机搞事情。如果印度胆子大到想打全面战争,中方不会袖手旁观。
从王毅的讲话来看,中方不仅站稳了朋友立场,还通过强调“克制”和“降温”,给印度留了面子。要打就意味着要跟巴基斯坦背后的中国对上,这个代价,莫迪政府得掂量清楚。
而且,巴基斯坦找中俄帮忙调查也是有考虑的。中国是巴基斯坦的铁哥们,自然不会坑它。俄罗斯跟印度关系不错,但跟中国也走得近,这样搭配能保证调查结果既公正又让印度挑不出大毛病。这一招,不光是为了自证清白,也是防止局势失控。
但从印度的动作来看,它根本没打算冷静。三天内边境连续交火,还大规模增兵,明显是想把气氛炒热,一旦找到合适借口就能动手。
外界也很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第四次印巴战争要来了?谁都知道,一旦打起来,局势不会只局限在南亚。巴基斯坦有核武,印度也有,一旦局势失控,后果难以想象。
中方的表态就像在告诉所有人,特别是印度:别以为搞小动作没人管,巴基斯坦不是孤军作战。必要时,中国不会袖手旁观。
其实从更大范围来看,中方这样表态也符合自己的利益。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基斯坦的稳定对中方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印度近年来动作频频,无论是在边界挑衅还是在其他地区拉帮结派,都让中国不得不防。支持巴基斯坦,也是防止印度在南亚做大。
还有一点,中方用实际行动给了巴基斯坦经济上的支持,不只是喊口号。货币互换额度增加,能帮巴基斯坦在眼下面临财政危机的情况下挺住。这种雪中送炭,比单纯的口头支持要实在得多。
不过也要看到,局势还是充满变数。莫迪政府内部面临不少压力,有时候,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不排除冒险挑事的可能。巴基斯坦虽然有中方撑腰,但自己国内局势也不是铁板一块,稳住内部同样很关键。
总的来看,这次中方的出手,既稳住了巴基斯坦,也在国际上展示了自己的态度。谁想搞事情,先掂量一下后果。这不仅是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也是对区域和平的负责。
而对普通人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当然是局势尽快降温。战争没有赢家,尤其是印巴这种级别的对抗,一旦爆发,受苦的只会是普通百姓。
局势下一步怎么走,关键还是看印度的反应。听懂中方的暗示,适可而止,还有回旋的余地。要是继续一意孤行,那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现在印巴关系非常紧张,但局势还没彻底失控。中方的强硬表态,让巴基斯坦吃下了定心丸,也让印度听到了警告。接下来,就看莫迪政府怎么选了。局势会继续恶化,还是开始降温?答案马上就会揭晓。
你觉得,印度这次会收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