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26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以来,印巴关系再次进入紧张状态。双方军队在印巴边境摩擦加剧,局势随时可能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已呼吁印巴两国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电话时表示,冲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
此次袭击发生后,一个成立于2019年的当地武装组织“抵抗阵线”率先宣布对此负责,但该组织随后又撤销了对袭击负责的说法。印度方面认定“抵抗阵线”为恐怖组织,称其与巴控克什米尔的激进组织“虔诚军”有联系。巴基斯坦方面则称,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指控“在没有可信调查或可核实证据的情况下提出”。种种信息表明,这次恐袭的真正幕后黑手是谁尚不清楚,但印巴紧张局势已然加剧。
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必须受到最强烈的谴责,同时此次袭击背后的真相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调查。若双方一直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不仅恐怖袭击的真相可能被掩盖,克什米尔地区更有可能再次陷入战火,这对两国而言都是双输的局面。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欢迎一切有利于当前局势降温的举措,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邻国,中方希望印巴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有关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长期以来,印巴两国都面临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都是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受害者。克什米尔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形势本就十分复杂,领土和民族问题交织,出现如此重大的恐怖袭击,更需要印巴双方进行充分沟通及合作,避免出现战略或战术层面的误判。对印度而言,安抚袭击发生后汹涌的国内民意固然重要,但印方也需要认识到,当下最需要的是展开及时、详尽、公开的调查,以充足证据锁定嫌疑人,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若克什米尔局势进一步升级甚至“爆炸”,显然不符合印度的根本利益。
一次恐袭就让印巴战端再开,绝不是国际社会所希望看到的。自20世纪40年代印巴独立以来,第一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卡吉尔冲突等范围较广、烈度较大、平民伤亡较多的印巴冲突,均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展开。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积累了太多的误解甚至仇怨,对于地区局势稳定和两国未来发展都是一颗巨大的“地雷”,对两国人民而言也是莫大的悲剧。目前,全球多个地区都陷入地缘冲突: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美以同也门胡塞武装之间的冲突,以及苏丹内战等。这些冲突有的持续数月,有的延宕多年,冲突地区的军民都已付出巨大代价:城市变成废墟、土地变成坟墓、百姓流离失所……相比之下,本就来之不易的和平显得更加珍贵。推动印巴局势降温,应当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印度和巴基斯坦同为全球南方国家,其国内经济社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仍是两国的第一要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沟通协调推动局势降温,对两国而言都是最合适的选择。好消息是,已有国家表态称希望对印巴紧张局势进行调解。伊朗外长阿拉格齐25日表示,“伊朗愿意为帮助缓解紧张局势作出善意的努力”。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也已分别与印巴外长通电话,“探讨了局势进展与缓和紧张的努力”。只要各方以和平为目标共同努力,印巴通过和平方式缓和局势、妥善解决争端就有希望。(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