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总参领导调整,谁来接替三军总参谋长一职务,我们知道是由后来的罗瑞卿担任。

可在选定之前,还有过几位候选人,罗荣桓曾经提出让二方面军将领或者三军团将领担任。这样三总部负责人依然是平衡的状态。黄克诚在担任总参谋长时,是三军团出身,总政主任是一军团谭政,总后勤部长是四方面军洪学智。



如果从二方面军挑选一位将领担任,这样三个方面军各出一位将领担任三总部负责人。有人说总后勤部也换将,罗荣桓继续推荐由王新亭或者王宏坤等四方面军将领继续担任。

罗帅用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采取五湖四海用人原则,因为军队是由三个方面军组建起来,经历不同,要想部队平衡,就应该采取这样的办法照顾山头,消灭山头。

他领导的总政部、总干部部都是采用这样的用人原则,如从一野调徐立清,四野赖传珠,二野宋任穷为总干部部副部长。

对于罗帅的意见,上级指示听了听,没有采纳。



有人推荐刘亚楼为总长候选人,两点原因。

第一,他是林总的老部下,过去在土地革命时期,刘亚楼就是麾下主力师政委、师长。解放战争时更是身边的参谋长,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工作。第二刘亚楼的执行能力强,空军在他手中发展很好。

上级依然没有采纳意见,原因来自性格方面。

了解刘亚楼的都知道他是“火气王”,工作上爱批评人,脾气大,只有上级直属领导可能给面子,其他同级或上级领导,不一定给。

在工作上“霸道”,很好的体现就是一言堂。很多人都说吴政委就是他的提包秘书,而吴政委也在回忆录提到,自己很尊重刘亚楼,即便是其他同级领导有意见,让他转达,也避重就轻。刘亚楼批评同级不分场合,有时候让同级下不来。

总参谋长是领导三军工作的主将,副总长也都是资历不低将领,如果霸道的作风放在总参,并不利于团结。



张爱萍副总长曾经回忆,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时最舒心,大家有问题可以谈,甚至可以争执,但对事不对人,事后大家关系很融洽,没有这样那样的情况。粟裕擅长听取别人意见,也非常放权。黄克诚也是这样的,很多问题可以谈开来谈。

有些人虽然工作能力强,但在同级之间的处理上并不融洽,有些唯上。军队和地方上,中央提到最多的就是团结,有一个良性的领导班子是增强一切工作的基石,反之,不利于部队发展。

最终林总推荐罗瑞卿担任,两人过去都是红1军团,罗瑞卿的组织能力很强,而且军衔也不低。他担任总长,很多人都是支持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