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世相Live活动邀请


你或许还记得前阵子我们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个叫@宵夜 的女孩,毕业四年半时间,经历五次失业,其中三次是被裁员。

她是 985 高校的研究生,大厂方兴未艾时,她去互联网公司实习,为了转正每天追着领导问,“能不能再派给我点别的活儿?”然后失败了,输给了履历更漂亮的人。

后来教培行业红火,她一头扎进去,满心期待地规划自己的路,然后碰上“双减”,被裁了,路又断掉。

几次起落,她陷入一种无措。她说自己有一种“脱轨”的失控感。

认真工作生活,找路,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然后呢?列车轰隆开过,她发觉自己“赶不上趟”。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赶不上趟”。

没赶上考研的好时候,没赶上就业市场的火热,没赶上股市高点,没赶上行业蓝海。不是不努力,但好像总在逆风。

尤其是 00 后一代,我常刷到他们的自嘲,说自己“吃尽黑利”,“成长在经济上行里,成熟在时代的阵痛里”。

见过千禧年的昂扬,见过飞速的发展,见过技术更迭编织出的无数拥有生机的绮梦,然后惊觉自己生活在一种跟时代的“时差”中,“没赶上趟”。

所以失措,焦虑,在夜里睡不着觉。总觉得时间不够,得再紧迫些,才能改出一份能过初筛的简历,多答对一道题,在同辈竞争的浪潮里中多游出一厘米。

生活被浸泡在“不确定”里,人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的身心。

我想,一些更为开敞的阅历和态度中或许有答案。

于是,我们邀请到作家、学者余世存,和纪录片导演周轶君,想跟你一起聊聊

时代面前,我们都是“赶不上趟”的人,怎么办?

在不确定性中感到慌乱,我们该如何稳住自己、安顿自身?

5 月 10 日 15:00 - 17:00,我们会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进行这场对谈,欢迎扫描海报二维码免费报名,期待与你在线下相见。

我们也会同步直播这场对谈,如果你无法抵达现场,欢迎点击直播预约,我们一起寻找安顿自我的方法。


2012 年,余世存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过他对当时社会的洞察:


“(我)遇到不少80后、90后,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也都在说自己的生活被耽误掉了。 他们说他们把自己抵押给了银行,抵押给了老板,不得不为巨大的生存压力疲于奔命。”


“我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在不可知的时代命运面前让步或者说投降。”

这个洞察指向一个事实:

其实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赶不上趟”。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的人生“被耽误了”。

这是一种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存在“悠久”的集体情绪。也正因如此,它释放了一个稍稍能宽慰人的讯号:

“赶不上趟”不是你的错。当你感觉自己“掉队”时,首先应该识别,这不是你的问题。

你不必因此再叠加一份对时间的焦虑。

而个体该如何消化这种漫长的集体情绪,余世存和周轶君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余世存不断“向内”,叩问自己的心。

他每天都要“站桩”这是他保留多年的生活习惯,工作再忙也不会丢弃。

有时在自家后院,有时在丛林之中。他靠近一棵棵树,闭着眼进入心流,创造一个跟自我独处和对话的时空。

他在《时间之书》中写过一句话,很出圈,安慰过很多在时代面前“掉队”的人: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七八月自有答案。”

平整土地、栽种、浇灌、等待收获,像对待植物一样对待自己的心。

余世存还试图拉长时间的维度,建立属于自己的时空观。从历史、家族史、个人史,以及节气这种跟广博的自然息息相关的古老节律中,寻找安放自我的办法。

他提出过一种尝试,把自我的觉知放置在更开阔的时间轴之上来对抗失措:


“我们年复一年地奋斗,如果能够把觉知投入到节气时间中去,而不只是被毕业季、开学季、上班高峰时间、假期等裹挟绑架,我们的生命状态会更有意义。”

这是余世存给出的答案。“赶不上趟”怎么办?人生焦灼的出口,要往自己内心深处走。

而周轶君则是去往另一个方向。

不停“向外”,通过探索世界、探索边界的方式,去解答社会文化和个体身上附着的问题。

她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战地记者。23 年前,她去战火不断的加沙驻站。她“向外”,穿越了国界线,看到时代在世界各地写下的各样答案。

后来她当了妈妈,她说,“成为母亲后,教育几乎成为我天天都想着的一件事。”

有人找她拍纪录片,由她来决定主题,她立刻定下来拍“教育”,抓了一张餐巾纸就写下目标拍摄国家。

她走访 5 个国家拍了《他乡的童年》,试图解开自己内心深处的教育困惑。她说:


“不是光谈教育政策或者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希望探索每个国家的教育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现状如何息息相关。”

向内和向外,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但或许能成为同一个命题的解法——让你在发觉自己“赶不上趟”、慌张失措时,稳住自己,安顿自身。

又或者,它们至少提供了一点信心:

时代面前掉队了,情绪上有挣脱不开的困顿,但你眼前还是有路可以选。

你总归不是束手无策。


最近几年很流行一种生活方式:像一株“植物”一样生活。

尤其低能量时,要把自己置身在更广阔的自然中,建立自己如同“植物节律”一般的时间秩序,不要焦虑地燥进。

《第一人称复数》中,周轶君跟作家陈丹燕的一段对话,体现了这种“植物规”在感觉自己被时代甩开时的重要性:


“那个时候看到花是非常治愈的。全世界飞机场都停了,全都乱了,但是不要紧,在该开花的时候它是开的。然后你来看它,你来得晚了它肯定要谢掉,它不能等你,但是你知道它还会再开的。”

“就告诉你有一种不变的规律还在。你可能不相信很多事情,但是你可以相信它。”


时代面前“赶不上趟”时,我们常常把自己退化成低欲望、低期待的草木。

如今,我们重新学习当草木,在自然的节律里,让自己找回生长的恒态。

想再次向你发出邀请。

5 月 10 日 15:00 - 17:00,我们会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进行对谈,欢迎扫描海报二维码免费报名,如果你在北京,期待与你相见。

活动地点:北京·鼓楼西剧场

活动时间:5 月 10 日 15:00 - 17:00

我们也会同步直播这场对谈。如果你无法到达现场,点击直播预约,就不会错过了。

时代面前,我们都是“赶不上趟”的人,但我们可以留一点时间种植自己。


晚祷时刻

“一代又一代的人没解决中国人自己的焦虑,

但我觉得作为个体,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时空观,

才能够消解掉这些大大小小的焦虑。”

——余世存

重新学习成为草木,

重新开始生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