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全国总工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邵维在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是此次保山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在此之前,邵维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保山市劳动模范、云南省知识产权实务人才、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保山市兴保人才等荣誉。

一只美洲大蠊(俗称“蟑螂”),在他手中变成治疗心衰的“救命药”;23年坚守,他将民间偏方转化为20亿元产值的重磅药品。全国劳模邵维在,用科技创新让传统中医药焕发新生。


从车间走向科研巅峰

2001年的盛夏,24岁的邵维在背着行囊走进腾冲制药厂,套上白大褂,开始了与中医药携手。没人想到这个每天最早到车间的年轻人,会在未来掀起民族医药的革新浪潮。


从提取车间到制剂室,从包装线到质检台,他用1年时间走遍五大车间,在蒸汽氤氲的罐体前记录参数,在精密仪器旁钻研工艺。这份执着打动了企业领导,2002年,他带着腾药人的期待,踏上前往大理的求学之路。

大理大学的日光灯管在试剂瓶上折射出七彩光晕,邵维在伏案记录着李树楠教授的实验数据,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心脉隆注射液研发的每个黎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验室里,邵维在跟随胡忠教授一遍遍做着提纯和分离的实验。“当时课题组经费紧张,我们为验证一个药理指标,连续3个月吃住在实验室。”回忆往昔,邵维在的目光仍透着科研人的坚毅。


正是这份坚守,让中国首个治疗心衰的昆虫类生物制剂在2004年破茧而出。“确保心脉隆注射液的安全,这是对生命的承诺。”在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部,邵维在带领团队创新创建质控体系,以药物警戒为牵引,从基地原料(美洲大蠊养殖)到原料药(心脉隆浸膏)制作,再到制剂生产,定期开展质量分析,强化产品溯源管理,将药品不良反应率控制在0.3%以内,优于行业标准。2006年国家二类新药“心脉隆注射液”获批国家生产批件。2007年,心脉隆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产品上市临床使用。


截至目前,关于心脉隆注射液已发表论文529篇(其中SCI论文20篇),并获5个心力衰竭临床用药指南、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用药路径、5个心血管领域专家共识及张伯礼院士、葛均波院士等主编的5本心血管权威书籍认可、推荐。进一步证明心脉隆注射液短期迅速改善喘乏肿症状,远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造福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


让美洲大蠊舞动生命奇迹

2013年的雨季来得格外早,邵维在蹲守在新建的GAP药源基地已经很多天了。“要让传统药材实现标准化,必须建立从养殖到提取的全产业链。”这一次,他要建成属于并满足云南腾药原研产品“心脉隆注射液”原料美洲大蠊GAP药源基地。无数次失败,无数次从头再来。


这种被俗称为蟑螂的昆虫,在他眼中已分化为卵鞘、9个不同生长周期的若虫及成虫等十几个养殖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参数变动都会导致失败。他带领团队历时3年攻克良种繁育、饲料配方、若虫饲养、成虫饲养、采收及初加工等多个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制定成标准操作,获批4项专利。他牵头制定了《药用美洲大蠊技术规程》保山地方标准,参与了国家新版中药材GAP实施指南编写。

2022年,邵维在带领技术攻关小组按新版GAP的要求对美洲大养殖基地进行升级改造,2024年7月通过了GAP基地评价和延伸检查。目前养殖规模达3万多平方米,年产干品300多吨,产值近3000万元。




用劳模的精神再创佳绩

在“邵维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邵维在正指导青年工程师从美洲大蠊中提取原液。工作室的展柜里,用美洲大蠊开发出的系列功效日化品、保健品与注射剂并肩陈列,诠释着“一虫多用”的产业魔法。23年间,邵维在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将一味民间药材锻造成20亿元产值的重磅药品。


邵维在抚摸着自主研发的层析设备说:“当年我们研发心脉隆,是为让心衰患者多份希望;现在培养年轻人,是要为中医药传承留下火种。”他的目光穿过实验室窗户,望向远处层峦叠嶂的高黎贡山。夕阳透过车间玻璃,为他胸前的奖章镀上金边,那光芒正照亮更多产业工人前行的道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始终保持着那个在实验室记录数据的青年模样——永远在创新的路上,永远向着生命科学的高峰攀登,续写着属于中国劳动者的光荣与梦想。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陆云晓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