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首批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培育对象名单,肇庆共有7家幼儿园共同体入选培育名单,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肇庆市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记者选取其中3家幼儿园进行采访,探究其发展亮点和经验。
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小朋友在制作月饼。 受访单位供图
封开县教育第二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强师资:分层培养优质师资力量
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作为肇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省一级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外宾定点接待单位,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师资力量更是在当地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师资力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黄少慧告诉记者,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幼儿园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培育模式。对于新教师,提供平台和机会,多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经过个人思想凝结,将“输入”变为“输出”,应用于日常教学。
该园对于骨干教师,推向省级、国家级平台学习,将所学经思想加工并传播推广。对于专家型教师,培养副园长总结、反思、创新的能力,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此外,该园在日常教研上,形成了特色的分领域教研、级组教研、交叉教研模式,让教师吸收不同教师的优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作为带动园,根据5个参与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结对带动。”黄少慧说,幼儿园构建了“1+5+N”立体化发展网络,创新实施“双导师制”与“交叉驻园”实现精准帮扶。通过资源整合、师资共研、课程创新、成果辐射,从而推动共同体幼儿园在保教理念、课程实施、师资水平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实现系统性提升。
肇庆实验幼儿园同样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着卓越表现。肇庆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施“一园多区”办园模式,实行统一理念、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权益、统一评价的集团式办学管理。集团式办学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套办学模式。
该园按照“1+N”的模式组建发展共同体,带动5所参与园共同探索适合的“资源共享、教师共研、课程共生”的模式,落实共同体资源共享、师资共育、交流分享、经验推广等举措,从课程顶层设计、保教实践转型、评价体系重构等方面开展持续深入的实践研究,从而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保教质量,实现从“保教流程”到“保教质量”的质变。
“通过前期对5所参与园摸查了解,他们存在课程建设方向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发展瓶颈,我们作为带动园,可将成熟模式同步迁移到共同体。”肇庆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陈哲告诉记者,特别是幼儿园形成的特色课程体系,可根据5家参与园实际情况与资源优势进行优化提升。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肇庆实验幼儿园以“回归本真 自然生长”为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本性与生活体验,重视幼儿的自主尝试与探索表达,以“家园”“乐园”为导向规划园所,打造各种学习区、生活体验区、楼层文化共享区、户外体育运动区等,创设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温馨家园和游戏乐园。幼儿园构建生活体验课程体系,以幼儿为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释放幼儿的天性,以开放式的生活体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
封开县教育第二幼儿园
挖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
封开县教育第二幼儿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封开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本土特色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封开文化之旅”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等,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幼儿园教育同质化比较严重,封开县是广府文化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办学,探索出了开发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封开县教育第二幼儿园园长莫婉艺告诉记者。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将本土文化全方位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探索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如将粤语文化、状元文化等融入语言领域课程,整理出一系列粤语童谣,让孩子在传唱过程中感受粤语独特韵味,传承本土语言文化。把封开的传统建筑风格、民间绘画艺术、传统节日习俗纳入艺术领域,如介绍封开民间舞蹈“五马巡城舞”的起源、动作特点和表演形式,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作为县域的龙头幼儿园,希望通过共同体的培育项目能够做到文化共建,课程共生,发展共赢,通过挖掘本土化课程资源驱动高质量发展。”莫婉艺说,封开县教育第二幼儿园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实践,让幼儿在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储备,更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意识,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幼儿园开展本土特色教育提供了宝贵借鉴。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