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展五彩斑斓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手中的相机,快门闪个不停,原来每片花瓣里都藏着魔法故事呀!”一群来自上外附属大境初中的小记者们纷纷难掩兴奋之情。刚刚过去的上周五,上海太平湖公园内,有17名身着红色马甲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大境初级中学)学生穿梭于各个花园展区。他们手持相机与录音笔,在上海市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公益分中心(以下简称未来媒体人团队)和大境初级中学的合作下,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社会实践课”。
未来媒体人团队以青年传播人才为切入点,联动融媒体合作平台进行采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在“新声记”活动中,大学生与中学生“大手牵小手”,通过经验分享、共同实践,将媒体技能与创新精神传递给中学生,助力传承与培养未来媒体人才。
未来媒体人团队授课
在大学生的指导下,初中生们完成了从采访、拍摄到新闻稿撰写的全流程实践。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上海国际花展的观察记录,更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借助学校、媒体、社会组织三方的力量,对跨界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三方联动助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收获知识。
小记者团合照
与传统教室里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同,这次课堂从室内“搬”到了花团锦簇的太平湖公园,以花展的花草树木和往来人群为素材,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带来拍摄构图、采访礼仪等知识,现场教学气氛热烈而融洽。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像真正的记者团队一样分工,有人负责追问细节,有人要抓拍受访者的微表情。”小组成员兴奋地说道。
未来媒体人团队采访游客
户外教学结束后,学生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不同花园展开采访与拍摄。面对众多游客,小记者们起初还略显紧张,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提出问题。“您最喜欢这里哪个花园呀?”“今天这里的哪些设计让您觉得特别新颖或触动您?”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专业且热情大方,得到了受访者的认可与赞赏。
在采访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沟通能力和采访技巧,也从游客的回答中,了解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他们认真记录每一个回答,用镜头捕捉每一处精彩细节。
当墨西哥游客弗朗西斯科坦言“不了解中国园艺风格”时,学生们灵活调整问题,转而提问“那有没有看到自己家乡的影子”。这种临场应变能力,正是社会化课堂的核心价值。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学生们拓宽了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老师们则在一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采访与拍摄工作顺利进行。
小记者采访弗朗西斯科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的有序进行。未来媒体人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策划活动方案,设计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从前期的理论教学到实践中的技巧传授,再到对学生作品的后期指导,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台,通过媒体的传播力量,让学生的实践成果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未来媒体人团队修改策划案
这种多方协同育人的模式,打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社会场景。在社会化实践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多方合作也整合了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体验。
未来媒体人团队指导初中生
傍晚,太平湖公园渐归宁静,学生们带着素材与感悟踏上归途。他们的镜头里,有设计师精心雕琢的花艺装置,有游客真诚的笑容,也有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缩影。活动结束后,一名学生在记录卡中写道:“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摄影技能,也提升了美感。”也有学生感慨道:“这次采访让我知道了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学会提问很重要。”
小记者今日记录卡
记者手记
走出太平湖公园的上海花展实践课堂现场,我仍沉浸在那充满活力与青春的氛围中。在这里,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学校和未来媒体人团队携手,将教育的边界拓展。学生们在花丛间采访、拍摄,忙得不亦乐乎。大学生带着中学生,在实践中传递知识、激发创意。当学校、社会组织与融媒体携手,当课堂延伸至城市肌理,一种关于教育多样化的可能,正在花开的季节悄然生长。
据了解,未来三方还会深化合作,开展更多实践活动,这种以老带新、校媒联动的培养模式,不仅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媒体人才梯队,更在青少年群体中播撒下创新传播的种子,为行业未来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 / 张紫怡 姜东锋
编辑 / 宗哲麟
通讯员 / 项悠悠 袁霖 盛烨琳 汪珺
图片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光明小记者社团 钱志雨
视频 / 钱志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