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胡茜茹)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4月25日—26日,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训现场会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劳动教育创新发展展示交流会在浙江省嘉善县举行。本次活动以“生态绿色·嘉韵劳育”为主题,来自全国的教研专家与教师通过理论研讨、实践观摩与基地考察多重形式,共同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可树德、增智、健体,亦可育美。嘉兴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军一表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催化剂,是连接个体、承载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的纽带,要共同探索劳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
会上,全国各地的劳动教育模式令人印象深刻。浙江省嘉兴市构建“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以海宁实验小学“田间到云端”数字化劳动实践为样本,推动农业生产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上海市青浦区依托湿地资源开发“智创生态劳动”课程,学生在湿地保护、现代农业等场景中深化劳动价值认知;苏州市吴江区整合智能制造、非遗手工艺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科技”全景育人网络,形成“全域·全链·全景”教育生态;内蒙古呼和浩特提出劳动教育数字化动态评估机制;山东日照以“1357”教研模式破解乡村劳动教育师资瓶颈,为区域协作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在教学展示环节,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天妃小学教师高建指导学生优化马达产品的设计。学校供图
在劳动项目教学展示环节,朱芳芳、高建、徐德亮三位教师围绕“动手动脑有创新——马达的利用”劳动项目,在认识马达、设计马达产品、制作马达产品三个任务实践中充分体现劳动教育与工程思维的融合。许梦娜、沈燕、李能能三位教师设计了“中国盘扣制作”项目,从设计到成品全程实践,引领学生在传统手工艺制作中感受劳动之美。邵青莲、李贤梅、钱晓蕾三位教师则展示了“有始有终有收获——花卉繁殖”,通过花卉播种、分株、扦插技术教学,涵养有始有终的劳动精神。
同时,各地教师聚焦“探索手册”的深度应用,提出以校本化手册串联家庭、校园、社会三类劳动场景,构建“基础—综合—创新”梯度化实施框架,推动劳动教育从零散活动向系统化课程转型。
此外,与会人员还赴相关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从“课堂”迈向“田野”,助力生态绿色理念落地生根。
作者:胡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