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50年我国超重/肥胖患者将达6.27亿!体重管理如何突破?共病干预如何精准施策?科学减重与健康增益的结合,正在为这场危机提供全新答案。
引文
在当今社会,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场无声的公共卫生灾难正在席卷全球。超重和肥胖人群数量不断攀升,给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然而,在这场与肥胖的斗争中,司美格鲁肽(减重版)正以其疗效和多方面的健康获益,引领着体重管理迈向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球肥胖危机,一场未遏制的健康风暴
根据《柳叶刀》最新发布的数据,1990至2021年,全球成人(25岁及以上)以及儿童和青少年(5-24岁)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急剧增加,分别从1990年的7.31亿和1.98亿增长至2021年的21.1亿和4.93亿[1]。
这一数据背后,是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以及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成功遏制超重和肥胖的增长趋势,这使得肥胖问题成为当前和未来健康风险中可预防的首要因素之一。
同时,来自《柳叶刀》的分析指出,若现行趋势维持,这意味着到2050年,预计成人超重或肥胖患者将增加16.9亿(总数将增至38亿,其中19.5亿将患有肥胖),其中我国超重/肥胖患者预计达到6.27亿,肥胖防控的紧迫性日益凸显[1]。
契合国家行动,重塑肥胖管理理念
为应对这一全民危机,国家卫健委启动的“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这不仅是对全民健康危机的积极回应,更是对“肥胖即疾病”这一科学认知的实践深化。同时,通过各大指南的出台,我们也可以见得,肥胖症管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体重控制,而是科学减重与改善健康并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1)。
图1
2023年《加拿大肥胖管理指南》里程碑式地指出[2-3],治疗目标包括减轻体重和维持体重;管理重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结局,强调肥胖管理不仅要关注体重的下降,更要注重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这一理念也在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肥胖症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得到强化[4],减重目标需综合考虑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负担,以确定合适的减重幅度。
这均表明,肥胖症管理必须因人而异,精准施策。此外,《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5]提出通过减重预防和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进一步凸显了科学减重与健康改善相结合的重要性。肥胖症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助力患者走向健康。
前景广阔,从体重管理到代谢疾病全链条干预
当然肥胖不仅是体重的增加,更是一种系统性代谢疾病,其引发的共病网络覆盖多个器官和系统。
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NAFLD)为例,我国成人NAFLD患病率已高达29.6%,而超重或肥胖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攀升至70%以上[6-7]。超重/肥胖不仅驱动肝脏脂肪堆积,更显著增加纤维化进展风险[7]。临床实践表明,体重降低3%-10%即可实现NAFLD缓解,且减重幅度越大,肝脏获益越显著[8]。值得注意的是,非肥胖NAFLD患者通过适度减重更易维持肝酶正常,而肥胖患者则需更高强度的体重管理。
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双向关联同样值得关注。超重/肥胖不仅加剧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还与内脏脂肪堆积形成恶性循环。指南强调,针对这类患者需以减重为核心,通过降低基础体重5%-15%、尤其是减少内脏脂肪,可显著改善排卵功能及代谢紊乱[9]。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这类传统认知中的机械负荷性疾病,超重或肥胖是KOA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BMI每增加5个单位 KOA患病风险增加35%[10]。对超重或肥胖的人群进行体重管理应作为KOA的预防策略,将有助于延缓或避免KOA的发生[11]。研究证实,GLP-1RA暴露与膝关节手术率降低的相关性是由减重(调节比例32.1%)而非由血糖控制(太小而无法计算)介导的[12]。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方面,肥胖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60%-90%的OSA患者合并肥胖,而体重降低7%-11%可降低OSA相关合并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3-16]。
纵观NAFLD、PCOS、KOA、OSA等肥胖相关共病,其诊疗路径均以体重管理为基石。GLP-1RA类药物目前在肥胖领域备受关注,其中司美格鲁肽(减重版)作为减重新星正在冉冉升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能通过健康增益为多种肥胖相关共病带来综合获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从体重管理到代谢疾病全链条干预的全新方案。
司美格鲁肽(减重版)的循证证据为上文描述的管理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效性与持久性:STEP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减重版)在超重/肥胖人群中平均减重效果可达15%-17%(1/3患者减重幅度超过20%),且疗效可持续长达2年[17-22](图2)。
图2
健康获益:除减重外,司美格鲁肽(减重版)改善代谢风险因素,如腰围、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收缩压5~10mmHg、降低超重/肥胖患者的舒张压3~5mmHg、全面改善血脂谱、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功能、改善心理健康,同时预防和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17-22]。
安全性:司美格鲁肽(减重版)耐受性良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一过性[17-22]。
总结
肥胖防控已超越个体责任范畴,成为国家公共健康的核心议题。从《柳叶刀》发布的数据警示到“体重管理年”的大力推进,覆盖全人群的肥胖防控体系正在搭建。此外,肥胖与NAFLD、PCOS、KOA、OSA等疾病密切相关。
究其根本,肥胖管理关注的是健康,而不是体重。减重只是肥胖管理的其中一个结果。司美格鲁肽(减重版)以其减重效果和多方面的健康获益,成为减重药物领域的先行者。同时,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司美格鲁肽将迈向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全球肥胖以及肥胖共病问题解决贡献力量。(诺和诺德对本文发布提供了支持)
专家简介
田建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内分泌科
医学博士,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学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厦门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
厦门市医学会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厦门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Section editor (Endocrine)
、现代药物与临床、糖尿病之友、医师在线等杂志编委主编《内分泌那些事儿》、《不该只有医生知道》、 《内分泌疾病诊治与病例分析》、《小故事大健康——话说糖尿病》等
参考文献:
[1].GBD 2021 Adolescent BMI Collaborators.Lancet. 2025 Mar 8; 405(10481): 785-812.
[2].Pedersen SD,et al,obesity Canada. 2022.
[3].Wharton S, et al. CMAJ, 2020 Aug 4;192(31):E875-E891.
[4].Garvey WT, et al. Endocr Pract. 2016 Jul;22 Suppl 3:1-203.
[5].中华医学会,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2):95-101.
[6].Zhou J, et al. Hepatology. 2020 May;71(5):1851-1864.
[7].Quek J, et 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Jan;8(1):20-30.
[8].Wong VW, et al. J Hepatol. 2018 Dec;69(6):1349-1356.
[9].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5, 41(1):1-11.
[10].Jiang L, et al. Joint Bone Spine. 2012 May;79(3):291-7.
[11].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中华内科杂志,2024,63(6):560-578.
[12].Zhu H, et al. Ann Rheum Dis. 2023 Sep;82(9):1218-1226.
[13].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 16(8):520-528.
[14].丁钐,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20, 37(9):616-619.
[15].Garvey WT, et al. Endocr Pract, 2016, 22 Suppl 3:1-203.
[16].中华医学会, 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1):30-35.
[17].Wilding JPH,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Mar 18;384(11):989-1002.
[18].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 Mar 13;397(10278):971-984.
[19].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
[20].Rubino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14-1425.
[21].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 Oct;28(10):2083-2091.
[22].Kadowaki T,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Mar;10(3):193-206.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