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五色·万象——中国传统色现代性转译研究展
展期:4月23日至6月23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三楼9、10、11号馆
展览聚焦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现代性转译,以黑(水)、青(木)、赤(火)、黄(土)、白(金)五行相生的逻辑为线索,通过61件(套)馆藏古代作品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并置展示,深入探讨传统色彩观念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转译与重构。
展览的古代展品中,汇聚了陈淳、八大山人、黎简等明清书画家的作品,其中不少是我馆珍藏的一级、二级文物,体现五色观念在古代艺术中的具体应用;当代作品部分,邀请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济南等城市的21位在色彩创作领域的优秀艺术家,以水墨、影像、综合材料等多元媒介,对五色进行全新诠释与解读,充分展现了传统色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转化与应用。
删繁就简开新境——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黄般若山水画作品展
展期:4月26日至6月29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三楼4、5号馆
黄般若(1901—1968),名鉴波,字般若,号万千,别署波若,广东东莞人,为广东现代画坛重要画家之一。他少年时代受潘达微、黄少梅等前辈影响开始习画。花鸟、人物、山水兼善。1923年,与潘致中等组织“癸亥合作画社”。1925年,该社扩充为“国画研究会”,他为该会骨干成员。1927年,以一支健笔与岭南画派画家方人定等展开论争,时称“方黄之争”,对现代广东美术影响深远。
黄般若的仿古山水作品,师古而不泥古,得古人笔意意趣的同时又有自己的面貌,善于借助古法发展自己的表现力。晚年的黄般若山水作品尽弃古法,别出新天。这一时期他的山水画作用笔简括,泼墨淋漓,画风清新灵动,以极具个人特点和现代观念的绘画语言,重新阐释文人写意山水画。展览以其山水作品为中心,展出黄般若50余件(套)山水画精品,呈现他从早年师古、化古至晚年弃古,从传统中探索创新的艺术成就。
王子、质子、国王:南越明王和他的时代
展期:4月29日至8月20日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三楼
赵婴齐(约公元前150年~前113年)第三代南越王,南越文王赵眜之子。他是南越太子,是汉朝质子,亦是岭南霸主。他的一生,是身份的交织,是文化的碰撞,更是历史的转折。
本次展览将通过160余件汉代文物,结合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成果,揭开南越国中期神秘面纱。这是继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专题展览之后,“南越五主”系列的又一重要专题展览。
人间镜像——广州汉晋墓葬的生命叙事
展期:4月29日至9月7日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早在两千年前,广州先民已用器物构建生命的意义之网。本次展览将呈现出一堂汉晋墓葬的生命哲学课,这或许会颠覆对传统生命教育的想象,死亡不是永别,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当存钱罐遇见二维码,当微缩宅院遇见智慧社区,一切关于未来的答案不言而喻······本次展览将展出百余件广州汉晋墓葬的出土文物,这不是关于死亡的展览,而是关于如何好好活着的生命启示录。广州人的生命密码都藏在对厚重历史的深情凝视里。在追求“快”的时代,展览邀您走进千年广州的“慢”时空,在百余件器物构筑的奇妙场域中感悟历史更迭下广州先民的生死观。
岭南逸韵 妙合自然——纪念赵少昂诞辰120周年艺术展
展期:4月29日至6月30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三层6、7号厅
赵少昂,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艺术风格鲜明,艺术追求纯粹,为岭南画派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20世纪的中国花鸟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少昂擅长花鸟画,兼善山水、人物画。他提倡“默契自然”,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体悟自然是他坚持写画的准则。他笔下的禽鸟机灵活泼,游鱼自得其乐,花儿娇娆、走兽矫健,意趣横生、与自然相妙合。为纪念赵少昂先生诞辰120周年,广州艺术博物院特别举办此次展览,展览展出赵少昂花鸟、走兽动物、山水等类型作品,旨在共同回顾赵少昂求真而纯粹的艺术历程。
“缥缃流彩·文脉永昌” ——《广州大典》编纂与研究成果展
展期:4月30日至5月13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展览厅
《广州大典》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2005年4月30日,出版《广州大典》新闻发布会召开,标志着该编纂工程的正式启动。历经十年磨剑,《广州大典》于2015年4月30日完成出版,分类经史子集丛,皇皇五百二十册。同日,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续编纂《广州大典》古籍编,启动编纂《广州大典》民国编,并开展相关研究与普及工作。
本次展览共由“盛世修典”“中心成立”“编纂赓续”“学术研究”“传承交流”“大事记”六个部分组成。通过展示部分珍贵古籍、民国文献原件,老照片,专家来往信笺,图文资料,实体出版物等,系统地梳理、回顾自2005年至2025年间《广州大典》筚路蓝缕的编纂、研究发展历程。
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
展期:5月1日至8月1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2、3号展厅
展览以“时间的新剧场”为主题,将目光投向大时代洪流下环境的变幻以及思潮的转向。分“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以切片管窥湾区当代艺术生态,并进一步以此为参照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的角度纵向以及横向地探讨当代艺术的现实与未来。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将是一场艺术与公众无间链接的盛筵,期望在现实意义上建构区域艺术生态与全球化对话的“新剧场”。
——深圳——
“水墨异重奏——墨境衣香”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
展期:4月27至6月9日
地点: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5F展厅C
水墨艺术以其独特的晕染技法,隐喻珠江潮汐的律动,而香云纱则以其经纬交织,勾勒出岭南大地的文化肌理。这次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水墨异重奏”的展览主题“墨境衣香”,不仅彰显水墨与服装两种文化载体的共生关系,更揭示“文化异质性”的深层意韵。透过艺术实践,让传统文化摆脱静态符号的束缚,转化为动态的、具本地性的当代叙事策略。
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 “水墨异重奏” —墨境衣香继承展览系列跨城协作的基因,通过香港艺术家冯永基与深圳艺术家邢莉莉的跨媒介对话,探索水墨与织物两种文化载体的共生关系,进一步聚焦传统文化的当代转译,为大湾区文化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
展期:4月30日至8月3日
地点:深圳南山博物馆二层三号展厅
青玉流光,琼瑶焕彩。自新石器时代起,玉作便承载着先民“以玉事神”的祈愿。《周礼》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玉器遂从祭祀重器升华为“君子比德于玉”的伦理象征。明清时期,随着治玉技艺革新与社会文化变迁,玉器在延续礼制传统的同时,于文人书斋雅玩、市井生活装饰中展现新姿。
展览精选湖北省博物馆131件藏品,展品涵盖故宫博物院调拨的清宫旧藏、政府移交的民间征集品、考古出土器物;四大章节“礼仪典章用玉”“文房用玉”“陈设用玉”“配饰及生活用玉”诠释玉器之美。
——佛山——
丝路伊人——清代哈密的维吾尔族服饰文化
展期:4月26日至6月29日
地点: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哈密,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孕育了融合多元文化的维吾尔服饰。展览精选包括清代哈密回王宫廷传世服饰在内的68件(套)文物展品,展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中刺绣精美的长袍、色彩斑斓的坎肩、独具特色的衣裳。每一件服饰就是一本打开的文明交流史,见证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丝路精神。展览通过服饰的款式、纹样和材质,生动展现了清代哈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此次展览展示还特地融入哈密地区的维吾尔建筑元素,构建视觉上的橱窗展示效果,为观众营造置身西域古城的文化感受;设置了服饰文化互动区,让观众体验试穿现代维吾尔族服饰,秒变“丝路伊人”打卡拍照,领略来自新疆哈密的斑斓色彩。
——珠海——
文明记忆 · 汉字辉煌——毛晓春金错书全国巡回展
展期:4月27日至5月7日
地点:珠海市古元美术馆1号展厅
毛晓春,笔名雨枫,甘肃天水人,学者、作家,金石书法家。现任中国文联主管《神州》杂志社副社长。历任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传媒观察》副主编,卫生部主管《健康大视野》杂志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金错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民革中央北京市民革党员。
本次展览将展出毛晓春金错书法作品90余件,这些书法作品体现了对古文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引导珠海观众感受汉字之美,接受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对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澳门——
璨星——古蜀文明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
展期:4月23日至6月24日
地点:澳门美高梅二楼
本次数字展以三星堆、金沙文化为核心,通过超高清影像、互动科技与艺术化表达,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寻古蜀文明的辉煌。展览从序厅“星河隧道”的古蜀星象纹饰开始,带观众进入时空隧道;第一单元“皎皎日星:12K数字艺术影片”以纯视觉艺术展现三星堆和金沙的自然生态、生活场景与信仰体系;第二单元“唤醒国宝”通过互动科技让观众“唤醒”沉睡的文物,感受文明重现的震撼;第三单元“12K微距看国宝”以超高清影像呈现青铜面具、黄金面罩等文物的细节之美;尾厅“文创空间、纹饰长廊”则为观众提供选购文创产品的机会与沉浸式回忆的体验。
“璨星——古蜀文明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通过数字艺术与互动科技,展览以创新形式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为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的传播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