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竞发。时下,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3万余亩沃柑进入采摘高峰期,经过前期宣传推介,线上线下同步实现“柑”甜热销。
在恩乐镇玻烈村沃柑园里,满目皆是橙黄缀绿的丰收之景,拳头大小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散着沁人心脾的柑橘清香。果农们穿梭林间,剪刀轻响间,一筐筐沃柑被装上冷链车,沿着宽阔的产业路驶向全国市场——这片曾因山高水缺而贫瘠的红土地,正因“黄金果”的崛起焕发新生机。
沃柑满枝结硕果。图/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镇沅县恩乐镇根据玻烈村气候条件,坚持党建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支部引路、企业带路、产业铺路”为主线,注重资源整合积极推动玻烈村农业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长新模式,玻烈村沃柑产业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提质,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当地群众走上一条“果香民富”的产业发展之路。
事实上,玻烈村沃柑的蓬勃发展历经近8年探索,从2017年以“请进来”将土地流转给企业集中规模化运作,与普洱绿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土地开发合作合同,形成“农户入股土地、投资方出资、统一管理”的合作模式,引进沃柑进行规模化种植。到带领340户农户攻克试验种植挂果率低、灌溉水源“卡脖子”问题,到如今种植面积达1.2万亩,形成标准化种植、智能化分拣和冷链运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海内外,可谓是在不断探索中突破前进。
玻烈村党总支书记张仕宏回忆说:“沃柑树试种初期,掣肘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一个是种植技术,另一个是水源灌溉,2017年前这里还是‘种一坡收一箩’的陡坡旱地,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近几年,镇沅县烟草专卖局通过修建水窖、水池、水渠、推广铺设滴灌带等方式反哺农业,将生产用水引入田间地头,灌溉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降低村民们的耕作成本,带动了候鸟归巢。”
目前,普洱沃润吉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行的“零成本入园、零风险经营”的合作机制在玻烈村已经运作成熟,村民们化身为“产业工人”和“技术管家”富了口袋。
玻烈村陈家组小组长李有付便是其中之一,他一边拿着游标卡尺仔细测量沃柑直径一边说道:“我负责管理的果园面积有50亩,每棵果树有10元管理费,单果直径超过6.5公分每斤还有0.5元提成,大伙儿伺候这些‘金疙瘩’比带孩子还精细!”像李有付这样的“技术管家”,在玻烈村有1000多名,轻轻松松实现家门口就业。
工人在园区紧锣密鼓采摘沃柑。图/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邻的文旧村也抓住机遇,在辖区烟草援建的沙洲地水库顺利建设完工后,借鉴“玻烈模式”迅速发展山地沃柑种植,搭上了烟草水利工程的快车。
据了解,沙洲地水库位于文旧村文旧河源头,总库容252.66万立方米,灌溉耕地面积1.07万亩,该项目总投资9624.5万元,其中烟草行业援建资金7115.28万元。水库的建成,有效解决和改善了山区农业用水难的实际问题,文旧村烤烟、沃柑产业均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其中沃柑种植面积达到2400多亩,切实帮助老百姓稳定增收。
烟草援建的沙洲地水库。摄/朱浩南
畅通“水动脉”做活“水文章”,沃柑映金富山乡。烟草水利工程是烟草行业反哺农业、支持农业的重大举措,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现如今,沃柑产业已经成为恩乐镇的重要产业,“小果实”成为带动创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金果果”,昔日的“望天地”变成“绿色银行”。下一步,恩乐镇将不断优化沃柑产业链,促进沃柑分选、加工、冷藏等全产业链闭环,形成鲜果乡村旅游销售,优果异地销售,次果深加工产品化的沃柑产业链,推进沃柑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图片由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朱浩南授权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