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人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企业也没有度过不了的危机。
关键在于如何去看待当前的困境,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面对。
在经历小米SU7爆燃这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雷军,这个让网友怎么也骂不起来的“霸总”网红,实打实被流量反噬了一波。
不过那个形象亲民、有问必答,不搞爹味说教,被年轻人追着喊“军儿”的雷军,也许真的要回来了!
01
雷军再度露面,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4月26日,一位小米SU7 Ultra车主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视频,记录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偶遇。
原来,这位车主去参加一场在小米汽车工厂举办的SU7 Ultra俱乐部活动,结果却遇到了雷军。
视频中,雷军站在电梯口,穿着灰色的夹克和黑色的牛仔裤,面带微笑向走出电梯的车主们挥手告别。
这对于小米SU7 Ultra车主们来说,绝对是一个不曾预料的惊喜。毕竟最近雷军大幅减少了微博更新频率,抖音更是在3月30日之后至今未更新。能在这个时候偶遇雷军,简直想都不敢想。
在这场活动后,不少车主还晒出了小米送给SU7 Ultra车主的礼盒。在4月19日,雷军曾发微博晒出这份礼盒,看来正是为这场活动所准备。
这一场景也迅速引发热议,网友纷纷感叹:“那个熟悉的雷总难道回来了!”
雷军的这次公开露面,如果放在以往也许看似寻常,可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实则意味深长。
自3月29日小米SU7标准版发生爆燃事故后,雷军在舆论争议中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社交媒体更新更是频率骤减。
时间倒回一个月前。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后爆燃,致3名年轻女性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后,车门是否能正常打开、电池安全性、智能驾驶系统接管时间过短等问题引发公众强烈质疑。
很多网友更是将矛头直指雷军,批评其“流量狂欢时高调,人命关天时隐身”,认为他该早点站出来处理这件事。
事实上,小米和雷军对于这起事故的响应速度已经足够快。在4月1日事故被公开报道后,“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很快便发布公告,将已经提供给警方的信息公开,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的同时,全力协助善后事宜。
而在当天晚上22点19分,雷军也通过微博回应此次事故,他表示“心情非常沉重,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在这之后,雷军的网红营销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近一个月时间里抖音停更,微博更新频率断崖式下跌。为数不多的几条微博更新,更像在例行公事,被网友吐槽像个人机。
这场事故不仅考验着小米的汽车和智驾,更将雷军推向舆论审判台。他过往亲民网红企业家的形象,在舆论的质疑声中开始褪色。
在此次公开现身之前,雷军其实是有过一次露面的。
4月8日,雷军被拍到在北京小米总部送别访客,视频及照片显示他双手握拳、略显拘谨,面容消瘦且疲惫。
喜欢雷军的网友对此评论道“雷总瘦了”、“眼里没光了”,当时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内部人士还透露近期雷军的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而且频繁加班至凌晨。
就在雷军这次被网友偶遇的同时,小米也因为两个新闻登上了热搜,同样额外引人关注。
一是4月27日晚间,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7090万部。
其中,小米出货量达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在国补刺激以及其人车家一体的战略协同下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场份额19%。
对于最近因事故蒙上负面阴影的小米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意味着近年来,小米手机在逐步涨价摆脱“低价”标签的同时,靠着不错的产品力保证了一定的性价比,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市场,仍然是竞争力最强的手机厂商。
这一成绩背后,是小米“人车家一体”生态战略的协同效应:
国补政策下,手机与汽车、智能家居的捆绑销售降低了用户决策成本;
线下渠道统一定价策略进一步放大性价比优势。
对雷军而言,手机业务的成功既稳定了军心,也是危机中雪中送炭。
看到这个好消息,低调快一个月的雷军也忍不住转发,他说:“十年后,小米手机重回中国市场第一,看到这份报道,无比感慨!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小米的期待。”
另一边,#小米全球总部15元的员工晚餐#这一话题也突然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以此做比较,分享自家公司食堂的菜品和价格。
相比月初非公开场合的露面,这次雷军公开出现在车主活动现场以及多个小米新闻上热搜,如果结合起来看,既是对车主支持的回应,也释放出逐渐回归的明确信号。
这一系列动作是典型的危机后修复策略,通过车主重建情感连接、正面新闻稀释负面等举措淡化争议,重塑雷军和小米的人设和形象。
雷军更像是在暗示:即便遭遇重挫,小米造车的决心不会动摇。正如他在2024年演讲中所说:“为小米汽车而战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
02
顺势而为,伴随雷军一生的创业哲学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是雷军最著名的风口论。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对这段话做了个补充:“长出一个小翅膀,才能飞得更高。”
而让猪长出翅膀,恰恰揭示了雷军和小米在创业过程和应对一系列危机的底层逻辑——凡事要顺势而为,但绝不能依赖运气。
何谓“顺势而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创业的过程中遇上了风口,这是时代给予的契机。
但要抓住这个契机飞得更高,除了及时跟进、抢占先机外,还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数倍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而雷军从上大学到离开金山去创业,一直将这个思维贯彻始终。
1987年,雷军这个学霸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那个大部分普通人连电脑都没见过的年代,他就展现了惊人的编程天赋。
大一时雷军编写Pascal程序,被老师收入教材。大二时他参与编写的《深入DOS编程》,后来成为当时程序员们的必读书目。
提前两年刷完所有学分的雷军,在学业方面就是一头在风口上飞翔的猪,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给自己安上了一对小翅膀。
他在电子一条街“刷夜”写程序,甚至还尝试过创业,虽然失败了却提前给自己积攒了宝贵经验。
在加入金山成为职业经理人后,他又发现了办公和学习软件的风口。
虽然当时国内的市场和技术并不成熟,可他却偏向虎山行,带领团队开发出WPS、金山词霸等知名软件,直接和科技巨头微软展开了竞争。
在造车这件事上,雷军更是将顺势而为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业内都不看好,不喜欢他的网民也嘲讽小米没技术含量,就是个贴牌厂。可他就是看准了新能源市场的前景,铁了心要在造车这条道上走到死。
然而小米造车并非烧钱瞎干。他亲自带队调研,走访了多家车企,不惜重金组建研发团队。同时在社交平台高强度营业,深入工厂一线的同时又在赛道玩起了漂移,势必要再给自己安上一条翅膀。
在小米SU7爆燃事故的舆论危机中,雷军同样在坚持顺势而为的思维。
既然舆论争议已出,做过多的解释反而是越描越黑的行为。不如坦然接受和面对,在警方调查报告出来之前,该配合的配合,不该随便说的干脆就不说。
可这并不代表雷军和小米没有意识到小米汽车在营销中技术解释不够透明、用户安全教育不够到位等问题。
也许雷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后的宣传路线很可能从“性能营销”逐渐转向“安全叙事”,行动来证明“听劝”的含金量。
对于选择继续信任和支持雷军的人来说,近期的沉寂也许不是退缩,而是蓄力再战的韧性。
雷军的逐步回归,既是个人IP的回归,也是小米二次创业的宣言。
手机重回第一证明其战略韧性,小米SU7事故则暴露出造车征程的艰险,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公众也更愿意相信一个遇到问题懂得去解决问题的企业家,而非永远正确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