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之剑】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后果如何?

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会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被执行人应当向法院报告财产情况。如果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财产,会面临什么后果呢?

案件简介

邓某与高某借款合同纠纷案,经达川区法院判决,高某应偿还邓某借款22万余元。判决生效后,高某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邓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依法向高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督促其履行义务。高某既没有履行义务,也未在期限内向法院报告财产情况。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达川区法院查找到了被执行人高某,并对其拒不报告财产的行为依法予以了拘留和罚款,高某主动履行了3万元并就剩余借款和邓某达成了分期履行协议。



法官说法

0

1

什么是报告财产令?

法院发出的报告财产令是指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要求被执行人主动报告个人名下财产情况,以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的一种法律文书。



0

2

应报告哪些财产状况?

(一)收入、银行存款、现金、理财产品、有价证券;

(二)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

(三)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

(四)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份额、信托受益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财产。

被执行人的财产已出租、已设立担保物权等权利负担,或者存在共有、权属争议等情形的,应当一并报告;被执行人的动产由第三人占有,被执行人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其他财产权等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也应当一并报告。

0

3

收到财产报告令后,不申报或者虚假申报所承担的后果?

被执行人在收到财产报告令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财产,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被执行人拒绝报告、虚假报告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报告财产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被执行人拒绝报告、虚假报告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报告财产情况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人无信则不立”,请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如实申报财产,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规避执行最终将会受到法律惩罚!


供稿:贺洋阳

编辑:洪 柳

审核:刘 毅

签发:于晓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