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全军军改完成,四野大军准备南下作战、解放全中国。时任四野46军军长为詹才芳。兄弟部队的军长们,无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而詹才芳却显得十分稳健淡然,原因无他:詹才芳在十六年前的红军时期,便已经当过军级干部,担任红9军政治委员等职务。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居然还是一名军级干部,没啥“进步”,自然也就不会有过多的激动之情。



并且这只是简单、机械的前后对比。了解军史的读者都清楚,红军时的军级干部,含金量太高了。有不少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多年之前只在红军干过师长、师政委;甚至连著名的陈赓大将,在红军的最高职务,也不过是个师长。而解放战争时队伍普遍壮大了,革命形势明显好转,此时的军长或纵队司令员,并不能真正跟十几年前的红军军长相提并论,存在“代差”。

詹才芳参加革命早,资历比多数开国将领要老。他出生于将军县湖北红安,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是标准的鄂豫皖老四方面军干部。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后,詹才芳的职务迎来较大提升,先后出任过第12师政治委员、第9军政委和第31军政委。



由于他的任职经历显赫,红军时受到过詹才芳领导的名将非常多,比如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等人,这都是我军历史上非常能打仗的将军。甚至后来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也要叫詹才芳一声“老班长”。



按说这样的军队高级干部,起步阶段职务就如此突出,后续发展应该相当厉害。但詹才芳高开低走,1936年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到解放战争快打完的时候,也只在四野当一名普通的军长;而他昔日的下属陈锡联、许世友等人,军内地位显然超过了这位老首长。



四野大军实力雄厚,不过46军并不特别显眼,战斗力不如38军、39军、40军、43军等兄弟部队。詹才芳在四野时期的的发展,只能算是四平八稳,没什么风浪,建国后他的最高军职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55年获得中将军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红军后期的个人经历有关。1935年四方面军领导人野心膨胀分裂红军。9月8日詹才芳直接接到了点名电报指示,让他准备扣押中央红军蔡树藩部队,这件事情非常敏感。

本来詹才芳就不容易完全说清楚,结果第二年他又在陕北负气,跟许世友等人研究准备脱队“打游击”,被人告密后关了禁闭。这种经历和选择,对于革命经验丰富的红军高级干部而言,是很不应该的。



事情闹得太大了。如果组织从严处理,一些干部恐怕会被处以极刑。但众所周知毛主席惜才,最终做主解救了这几个人,并教育他们看清张某人的真实面目,詹才芳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1936年起他在红军大学、抗大学习数年,其实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等到武装好了思想,才会被重新派上前线,带兵打仗。



所以对于詹才芳而言,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万幸了。但接下来他的职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个人发展不温不火。1955年全军授衔时,作为正军级干部被评为中将,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不敢奢望更高的军衔。

可军人的特点就是重情义、知恩图报:军衔有高有低,但大家都记得詹才芳在红军时的地位,没有人会低看这位老首长一眼。在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结束后,一帮穿着上将礼服的高级将领,把詹才芳这名中将围住了,齐刷刷地对着他敬礼,用军人的方式对这位老首长致敬,这令詹才芳感动不已。



毫无疑问,这些将军都出自红四方面军,曾直接、间接地受到过詹才芳的教导。詹才芳军政全能,确实带出过不少人。尤其陈锡联上将,他是在詹才芳的引领下,正式走向革命道路的。14岁时陈锡联被詹才芳收入红军,并且当过他的警卫员,二人感情很深。老革命家们的友情和风骨,令人动容。1992年12月,85岁高龄的詹才芳将军病逝于北京。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