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年文脉浸染处,一树槐香入诗来。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一联一阙都承载着千年智慧。槐荫地处古济水与古玉水交汇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先民们于此建立了古祝国,槐荫文脉穿越千年,源远流长。当诗词遇到槐荫,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以诗眼观景,以文心品韵,跟随古今交融的律动,一探这座充满独特气质的文化之区。
青槐随幔拂,绿柳逐风低。
出自南北朝费昶《洛阳道》一诗,原诗为:
洛阳道
洛阳开大道,城北达城西。
青槐随幔拂,绿柳逐风低。
玉珂鸣战马,金爪斗场鸡。
桑萎日行暮,多逢秦氏妻。
春日的槐荫黄河大坝,恰似诗中“青槐随幔拂,绿柳逐风低”的浪漫意境。沿岸的柳树、槐树郁郁葱葱,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温柔的手掌,轻拂着春日的时光。垂柳依依,细长的枝条随着风的节奏翩翩起舞,时而低垂,时而扬起,与河水相映成趣。黄河水悠悠流淌,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远处,蓝天白云下,大坝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伸展。漫步于此,既能感受槐树与垂柳带来的清新绿意,又能领略黄河的雄浑壮阔,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在此刻尽情绽放。
云收山树隐,叶长宫槐密。
出自南北朝张正见《宴詹事陆缮省诗》一诗,原诗为:
宴詹事陆缮省诗
禁闼九重中,宴赏三春日。
云收山树隐,叶长宫槐密。
水绿已浮苔,花舒正含实。
漫步槐荫区,仿若踏入“云收山树隐,叶长宫槐密”的诗意画卷。黄河之畔,云霭渐散,远处山峦如黛,树影朦胧;岸边古槐舒展新叶,密密匝匝的枝叶在春风中沙沙作响。槐树成荫,将阳光筛成细碎光斑,洒在蜿蜒小径上。绿意葱茏间,既有黄河奔涌的雄浑,又含槐林静谧的温柔,古韵与生机交织,绘就独属于槐荫区的初夏盛景。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
出自唐朝卢照邻《奉和献岁宴宫臣》一诗,原诗为:
奉和献岁宴宫臣
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
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
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
当落日余晖浸染天际,霞光如绸缎铺展,“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的诗意在此刻有了别样诠释。粼粼波光之上,柳色在霞光的催促下更显柔美,似被镀上一层鎏金;霞光为一座座楼宇着色,将天地染成暖调,这一刻,城市里落日的绚烂与诗句中的春景交融,勾勒出如梦似幻的光影景象。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边阴。
出自唐朝卢照邻《奉试咏青》一诗,原诗为:
奉试咏青
路辟天光远,春还月道临。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边阴。
未映君王史,先标胄子襟。
经明如可拾,自有致云心。
漫步槐荫区玉清湖,正应了“草浓河畔色,槐结路边阴”之景。岸边绿草在夏日里吐出新绿;湖水沐浴暖阳,光影如雾霭浮动。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葱郁草木,湿地间水鸟翩跹,芦苇摇曳,勾勒出一幅灵动秀美的夏日水乡画卷。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出自唐朝王维《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一诗,原诗为: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漫步黄河大坝,道路两侧,樱花如云霞漫天,粉白花瓣随风轻舞,仿若初夏时光里飘飞的细碎雪花,簌簌落于蜿蜒长堤;垂柳依依,嫩绿枝条在河畔摇曳生姿,与滔滔黄河水相映成趣。花影树姿间,大坝宛如缀满锦绣的玉带,尽显春日的柔美与壮阔。
来源:槐荫融媒
编辑:姜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