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4月28日电 题:拔节生长 积厚成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张昕怡
黄河自济南城北穿过,一度制约济南北跨发展。2021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潮中应运而生,开启了济南“拥河发展”新格局。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幸福生活拾级而上……济南起步区从起步到起势,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民生幸福的现代化新城画卷。
新城建设气象新
济南黄河北岸,大潮涌动。距黄河河床几十米的地下,世界在建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盾构机日夜不停向着黄河南岸掘进。
这是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建设现场。项目机电部部长黄鲁说,“山河号”每天推进12至14米,目前已掘进2100多米,照此速度,预计年底可实现隧道贯通。
跨越黄河是新区建设的第一步。按照规划,济南起步区范围内将建设21条跨河通道。随着齐鲁黄河大桥、黄河济泺路隧道、黄河大桥复线桥等11处跨河桥隧建成通车,跨越黄河的时间大大缩短。
济南起步区规划面积达798平方公里,为产业布局和城市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从“一张白纸”到项目林立,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正打破地理屏障,重塑济南“拥河发展”新格局。
驱车行驶在济南起步区黄河大道,正在建设中的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闯入眼帘。建筑面积19.7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0米、可容纳6万人的专业足球场已完成屋盖钢结构施工。
在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项目一线,千余名工人忙碌在专业足球场、体育馆、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的施工现场,鼓足干劲加快建设,朝着“黄河流域国际体育文化中心”的目标迈进。
济南市委常委,济南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介绍,4年来,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山大二院北院区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陆续启用,济南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全面开工,一座现代化新城已经初具形态。
产业集聚动能强
自动化系统优化生产流程、AI机器视觉实现智能识别……比亚迪济南基地里,总装车间的生产线高速运转,平均1分钟就有1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比亚迪济南基地是济南起步区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2022年当年开建、当年下线,近两年产能持续跃升,车型不断丰富。目前,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有望年内投产。
一辆车带起一条链。济南起步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引企业,形成从零部件供应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生态,带动全省近40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
在巩固壮大新能源汽车支柱产业的同时,济南起步区瞄准新兴产业赛道超前谋划布局,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太阳能光伏产能加快爬坡、氢能源示范引领、钙钛矿光伏电池中试量产的梯次发展结构。
走进爱旭济南工厂组件车间,长达330米的生产线串联起光伏组件的湿印、叠焊线扫、叠层等17个生产环节。2024年底,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一期首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在这里下线,这一总投资360亿元的大项目进入快速扩产阶段,今年可形成6GW产能,三期全部建成后可形成30GW产能。
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区发展的基石。济南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徐春义说,济南起步区确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主导产业方向,初步构建一辆新能源车领跑、三大绿色电池接力、五大园区支撑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
幸福生活成色足
新城建设的落脚点在于惠及民生。穿行于鹊华理想社区楼宇之间,绿色宜居新风扑面。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的脏乱村落。
在鹊华理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群孩子正在老师指导下专心画画涂鸦。“一大早就被孩子叫起来,说是社区有涂鸦和舞蹈活动,她要早来参加。”社区居民刘莉莉告诉记者,社区面貌每天都有新变化,居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4年间,济南起步区顺利完成鹊华、凤凰、河润、清宁等社区回迁安置,超2.5万名群众迁到新居。今年全力推进805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加快助力8.9万名群众实现“就近进城”梦想。
不仅住得安心,还得住得舒心。济南起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韩瑜说,他们推行“理想社区”治理新模式,制定22项核心指标及105项细则,落地应用理想邻里、理想教育、理想健康、理想创业、理想服务、理想治理“六大场景”,努力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即将竣工交付,计划年内启用;累计新增学位近1万个,充分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谋划推动一批高水平公共文化体育休闲设施落地运营……黄河北望,济南起步区“建设热度”与“民生温度”同频共振,幸福之城名片越擦越亮,理想生活正在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