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街口

一片诗意栖居

小满Tea&Cafe

谁说行走在柳洲东路,就一定是着急赶路?

淡色系的“铁皮”小屋,似家般温馨,在草地、鲜花、河水的包裹中,又多了份美好。捧一杯咖啡,聊聊天、发发呆,时间仿佛在这里停了下来。

这座咖啡小馆,就建在老浦口1914街区的十字街口,在柳洲东路的车水马龙中,更像一片诗意的栖居地。咖啡店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小满”


PART1

用集装箱改造咖啡店

步入小满Tea&Cafe,推门时丁零作响的风铃,就让人感受到这里的精致。

店面不大,但装修得很有文艺范儿,阳光穿过大大的落地窗洒在地面上,通透又明媚。从小店侧门走出,便是一方露天小院。随意坐下,看满目绿意,听流水潺潺,惬意万分。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里原来是几个闲置的集装箱。”

小满的主理人王玲,是个笑起来双眼弯弯的“90后”姑娘。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南京从事文旅相关工作,这个钟灵毓秀的城市,也的确给了她许多新的想法。2021年,王玲在老山脚下开了一家“小满艺术空间”,凭借文旅行业积累的经验和敏锐嗅觉,很快就收获了一批常客。


△王玲在小满

客人的认可,让王玲倍感欣喜,热爱空间打造和运营的她,也更多思考起品牌的“延展性”。恰逢新区沿江街道发来邀约:老浦口1914街区有一处闲置空间,能不能再利用?

“地处十字街口,有草地也有小河,环境很好。”王玲说,在周边考察时,团队还有一个意外发现:作为大批年轻人追梦的起点,柳洲东路附近却鲜有可以让人停下来、喝喝咖啡的休闲场所。在他们看来,这正是小满要去填补的“空缺”——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更需要放松自我的天地

于是,一番设计、改造后,曾经不起眼的集装箱“摇身一变”为小满Tea&Cafe。2023年9月,这家小店开门迎客。

PART2

做大家喜欢的空间

“家门口什么时候多了个漂亮小屋?”

这是不少客人第一次走进小满时的疑问。但他们常来这里,更多是“因为喜欢”。

这份喜欢,首先源自“咖啡够好喝”。据了解,小满团队会定期对比、挑选咖啡豆保证品质,同时,考虑到年轻人对新鲜感、仪式感的追逐,店里每两个月就会推出新品

春天的杏桃花、夏天的青提和荔枝、秋天的枫叶、冬天的围炉煮茶,结合自然时令的季节限定系列,收获了顾客们“好喝又好看”的好评。



除了咖啡本身,小满还有许多细节打动人心:每张桌上都有鲜花,随花期更迭;书架上的读物,定期更换;店里预留了许多插线孔,可随时充电……当对生活的热爱融于这方小店,感染的便也不只有年轻人。

在小满的一面洞洞墙上,可以看到许多顾客留下的心愿,其中不乏一些稚嫩的笔迹。“比如这个——周六不想写作业啦!是我们一个小顾客留下的。”店员笑着介绍,平时,除了年轻人会来店打卡、休闲,还常有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玩,也有人选择在这里写论文、办公、谈商务。


每天,十字路口车流不息,店里却温馨宁静,每个人都在专注自己的事情。而这正是小满的初心,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空间。

PART3

人生小满胜万全

在采访时,恰好遇到两位女生在店里拍照,起初以为是到店打卡的年轻人,聊了才知道,原来是附近做服装店的创业者。

“小满装修得有格调、光线又好,每次我们推新品前就来这里拍照宣传。”女生说,“就这么单方面‘合作’了很多次,老板和店员人也很好,从没觉得烦,也没说过什么。”



这样有温度的故事,在小满时时发生着

如果你愿意来店停留休憩,小满随时都会为你准备一杯温热的柠檬水。此外,在开店之初,店铺左侧就建设了宁小蜂驿站。每天,店员都会为驿站备上茶水,骑手们可以随时在此歇脚。小满还联合了社区,定期为新业态就业群体举办诸如义诊、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


今年1月,店里举办的非遗拓印活动,不仅许多周边社区的年轻人来玩,年轻的骑手们也纷纷来体验,在工作之余玩点有意思的。


正因这样的温度,客人们也会放心地把自己喜欢的香薰、书籍保存在这里,店里忙不过来时,客人们还会主动搬桌子、端咖啡甚至收台擦桌子。小小的店面,更像是一个“社区客厅”:有骑手在此歇脚,也有退休教师在读书角开设公益课堂,年轻人们聊着天南海北……

“小满,取自‘人生最好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王玲说,这是她对生活的理解,也想通过小店传递给大家:人生也许没有那么多开心和幸运,但平凡的日常会给彼此力量。不必急着赶路,没事就来小满坐坐吧~

素材来源 | 新区团工委、沿江街道

图/文 | 高媛、范馨儿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