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是越来越高了,因为立夏节气到来了。在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日)就要迎来24节气中第七个节气——立夏了。

立夏在古代也叫它“春尽日”,意味着春天到了尽头,而夏季要到来了。

要知道,农民对于24节气一直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有些老人就说了今年的立夏节气“不一般”,在立夏节气还有三怕,这是为什么?又是哪三怕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说今年立夏节气“不一般”?

所谓“不一般”指的就是今年的立夏节气和往年有所不同,首先今年立夏节气有三大特点。

第一个是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立夏,这个是属于“晚立夏”。而老话说“早立夏冷,晚立夏热”,指的就是晚立夏预示着夏季很热。

另外一个就是今年立夏是在月头,在民间也有这样一种说法“立夏在月头,三伏大旱”、“立夏在月头,伏天蒸桑拿” ,同样预示着今夏很热。

除此以外,第三个特点就是今年立夏是在下午,老话说“上午立夏凉飕飕,下午立夏热死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时间立夏后天气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点,所以老人说今年立夏“不一般”。

总之,今年立夏的这三大特点,都在说明了今年夏季偏热,大家可要做好准备。


“立夏有三怕”啥意思?指的是哪三怕?

这里所说的“三怕”,指的是在立夏节气当天,害怕出现三种气候现象,这样就会有不好的预示。

首先,害怕立夏节气大晴天。

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等类似的农谚,说的是立夏节气当天是晴天,那农民就可以把犁耙高高挂起来了。原因是后面的天气雨水很少。


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发现,如果立夏节气是晴天,一般后面的雨水不多,还容易出现旱情。而如果立夏节气是阴雨天,则预示着后面会风调雨顺。类似的农谚还有“立夏雨,涨大水”、“立夏下雨,九场大水”、“立夏不下,小满不满”、“立夏无雨三伏热”等。

其次,立夏害怕刮西北风。

古人的经验就是如果在立夏节气这天刮西北风,那就不是好预兆了,预示着这一年会是“凶年”,比如后面容易出现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像冰雹、台风等,尤其是后面还容易出现“倒春寒”,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

最后,立夏节气当天怕冰雹。

虽然立夏节气的时候气温已经快速回暖了,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保持在18—20℃上下。特别是在华北、西北等地气温虽然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同时在这个期间因为冷暖空气对峙以及近地面暖湿气流上升产生的对流天气也比较激烈,就容易出现冰雹天气。


但是这对很多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好些作物才刚播种不久,像越冬的作物也进入到生长的关键期了,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大的冰雹,农作物遭受冻害很容易被冻死,甚至会颗粒无收哦。

在民间有谚语“立夏怕雹,雹来铡草”,说的是立夏节气如果下冰雹了,那对于麦子等作物的危害极大,就像是铡刀一样把它们砍伐了。

另外老话也说了“该热不热,不成年景”,正常的年份到了立夏节气的时候已经开始闷热了,不应该出现冰雹天气了。如果出现了就说明气候反常,这样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


虽然老人所说的“立夏节有三怕”不一定有科学依据,但这些也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因此还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因此大家也还是要注意,有其是农民朋友要及时关注天气动向,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