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国,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胎位不正、遇到难产、脚先着地。武姜险丢性命。因此,她厌恶大儿子庄公。
生共叔段时,顺产,一切顺顺当当。武姜认为他是福星,便把庄公的那份母爱都给了小儿子。
她时常给郑武公吹枕头风,立共叔段为太子。奈何郑武公不糊涂,同为嫡子立长不立幼。
庄公即位后,庄姜一哭二闹,找老大多给点家产给小儿子,庄公心疼母亲为难,有求必应。
共叔段呢,在老母亲庄姜喂养下,欲望膨胀起来,不把大哥放在眼里,不满足已有封地,暗自掌控郑国西边、北边城池;
生活规格上也超过郑庄公,大家都叫他京城太叔。
然而,他不满足于此,想代替哥哥做郑国老大。带着二百辆战车去打郑庄公。
结果,事败,客死他国。
2
卫前庄公也有两个儿子:姬完、姬州吁。
姬完是庶长子,姬州吁也是庶子。
不同的是,姬完是齐庄公正妻庄姜抚养长大。而州吁是宠妾所生。
所以,名义上姬完有继承权,州吁没有继承权。
卫庄公的脑路新奇,他就想给小儿子当靠山,任由他胡作非为。
州吁也不让卫庄公失望,他好武不好文,每天研究兵法,琢磨怎么打这打那。
庄姜见他任性,就同大臣劝说卫庄公,约束州吁。
奈何熊孩子家长卫庄公护犊子,他对州吁更加不管束,彻底放飞。
姬完即位,就是卫桓公,州吁不同意,闹腾的不行。
不同于郑庄公,卫桓公拿出雷霆手段,他把州吁的官捋了,只能当个公子在家混日子。
这就让州吁心里不爽,就逃出卫国国都。逃亡路上,遇到共叔段。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拍即合,谋划十几年,弑兄自立,成了僭主。
可惜,卫国人都不喜欢他,他只当了半年君主,就被石碏大义灭亲。
3
晋穆侯也有两个儿子:姬仇、姬成师。同郑庄公和共叔段一样,他们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单看名字,大家都会觉得奇怪:“仇”就是仇敌的意思,成师是大名号,这样叫不是膈应人吗?
事出有因,姬仇出生时,晋穆侯随周宣王讨伐条戎,惨败而归,他以此为耻,为不忘条戎之耻,便立大儿子为太子,取名“仇”。
二儿子出生时,他讨伐北戎,大获全胜,于是叫他“成师”。
老二带来好运,晋穆侯对成师更为偏爱,给他的待遇远超过太子姬仇。
晋穆侯死后,其弟殇叔搞兄终弟及,自立为君,姬仇出逃。
后来,姬仇带人回来袭击殇叔,自立为君,即晋文侯。
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即位,他将叔父姬成师封于曲沃,姬成师在曲沃没闲着,大力发展势力,与晋昭侯及其后后代争夺晋国国君之位。
这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曲沃代翼”之乱,晋国陷入长期的动荡。
封号是后人给的,名字可以自己决定,而事物本身有客观规律,长子与幼子名字相反,这能以后能不给晋国出乱子吗?
4
同前面几位不同,楚成王在两个儿子间摇摆不定。
不同于自己的祖先,楚成王早早就立大儿子熊商臣为太子。
为此,楚令尹子上劝他,大王还年轻,还会有更多儿子,如果有更优秀的儿子,废黜商臣另立太子,必有祸事。
楚成王不听劝谏,表示自己喜欢大儿子,不会变心。
平安无事过了十几年,楚成王越发看熊商臣不满意。看熊子职越看越有自己年轻的样子,就动了心思,后悔当初不听令尹子上的话,想改立熊子职为太子。
熊商臣听到后,伤心地去找姑姑江芈求证。得到情况属实,他便带禁卫军包围楚成王,逼迫楚成王退位。
5
晋国那些事儿大家就比较熟悉。
晋献公有8个儿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能力出众,不分伯仲。
得到骊姬后,他便远离这3个儿子。尤其到了晚年,更是爱屋及乌,宠爱和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
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当晋君,她先吹耳边风,把太子申生,以及其他公子安排去守边防线。
然后设计陷害太子,暗中把申生带回的胙肉放毒;晋献公想吃,她就说胙肉自远方而来,让狗先试吃。
结果,狗死了;宫中厮役尝,宫中厮役没活下来。
晋献公大怒,骊姬也火上浇油,当初你要废太子,我还傻傻反对,这就是大错特错。
申生得知后,在曲沃自•杀。其他公子也被迫逃亡。
晋献公死后,奚齐继位,但不久便被大臣里克所杀,晋国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