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如今的中小学生近视严重,原来是电子屏看久了导致眼睛疲劳”。
这条来自网友的评论登上了热搜。他的意思就是建议取消电子屏,让学生们回归黑板。
有一部分人拍手叫好,另一部分人则表示反对。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针对是否取消电子屏这个问题,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话说学校的电子屏该不该取消?这种教育模式真的毫无用处吗?
电子屏板书太快
从评论区来看,大多数网友几乎都是支持取消电子屏的。至于原因嘛,也很明显。
首先,电子屏的板书速度太快了,快到某些学生根本跟不上。
往往电子屏的PPT一打开,满屏都是知识点,就跟天书似的。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一次性消化不了,久而久之成绩就越来越差了。
有不少学生都抱怨,在上课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PPT就翻篇了,让人倍感无奈。
如果是性格外向的学生,可能还会喊停,叫老师把PPT翻回去。但如果是内向的学生,就只能任由其翻篇了事了。
在此期间,有少部分责任心较弱的老师,为了图省事,甚至在课上直接念PPT。这种没有互动的单向灌输,就算念的再多,学生们又能学到啥?
相反,黑板的板书速度就比较慢了。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描绘知识逻辑,学生则慢慢跟上思路,循序渐进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也就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大脑了。
期间,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主打的就是一个因材施教。
对眼睛有损伤
其次,长时间注视电子屏,还可能引发学生的视力疲劳。尤其是蓝光影响,对学生的眼睛危害最大。
有时候,由于屏幕亮度比较低,教室里还得拉上窗帘。每次学生们一走出教室,瞬间就被强烈的光线反差刺痛眼睛。长此以往,学生的视力还怎么保证?
相反,用黑板教学的话,学生接收的是纯自然光。就算板书的再多,也不会对学生视力造成太大影响。
现如今,许多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他们日常花在这些设备上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如果每天还在教室里盯着电子屏,势必不利于视力的保护。
更何况,学生们在青春期,大多面临着器官和身体机能的成长。许多学生运动少就算了,如果眼睛还被“奴役”,那今后岂不是成了“废人”了?
成本过于高昂
相比于黑板而言,电子屏的成本也比较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块普通的教学电子屏,将近1万块钱。如果再加上投影仪3000、支架500、布线500、中控/音响1000的话,那总安装成本就是1.5万了。
这还没完,后期还得持续投入维护费用,包括维修、软件更新等。像这些,都是花钱的主儿。
更何况,电子屏每年用电都得200-400元呢。可以说,自从装上电子屏以后,学校财政就得亏一波血。
相反,黑板则更加经济耐用。安装黑板的话,一个教室成本也才500-1500元。至于后期,消耗的基本上就是粉笔钱。
如果取消电子屏改用黑板,一个教室至少能省1万多块钱。假如一个高中是50个教室,那就能节省50万。
省下来的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丰富食堂的膳食,给学生们补充营养。亦或者购买体育器材让学生们多打打球、跳跳绳,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电子屏带来的弊端多种多样。和传统黑板教学相比,电子屏确实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
为何又反对取消电子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电子屏这么不招人待见,为什么还会有人反对取消电子屏呢?
其实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电子屏确实有其存在的意义。首先,电子屏善于整合一系列多媒体资源。
比如视频、动画、图片、3D模型等,都能在电子屏上轻松展现出来。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更是电子屏的发挥主战场。
像DNA结构、地壳运动这些概念,一般很难在黑板上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用PPT来演示,反而更加深入人心。这样一来,就能让知识更加具象化了,学生们也能理解的更快。
或者老师在讲解牛顿力学的时候,突然想讲述牛顿的生平,给学生们增加一些印象和趣味。这时直接打开有关牛顿的课件就行了,有图有真相,谁看谁提神。
其次,电子屏能快速调取复杂资料,并保存课件,方便学生们的课后复习。
比如考完试对答案的时候,老师直接把PPT打开就可以了,不用将答案全部抄在黑板上,既简洁又高效。
某堂课程结束后,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直接去老师那里下载课件,然后拿回家复习、温读、钻研,这样就能更加巩固白天学到的知识点。
像这一点,黑板就做不到,总不能把黑板扒下来带回家吧?
此外,学生还能利用电子屏,搞个即时答题大赛。选择参赛队伍后,老师点击鼠标,让电子屏随机跳出题目。学生则起身答题,答对有奖,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就趣味多了?
一个流程下来,系统还能统计学生的错误率,方便后期查漏补缺,可谓是多管齐下,智趣双收。
第三,如果坚持使用黑板的话,粉笔很容易就会产生粉尘,极其不利于老师和前排同学的呼吸道健康。
相反,如果使用电子屏,则能减轻粉尘的污染,给师生带来一片“清洁讲堂”。
可见,电子屏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黑板触及不到的地方,它能够及时填补空缺,让学生和老师尽享教学成果。
既要电子屏也要黑板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一会说这个好,一会说那个好,到底是该用电子屏?还是黑板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个中庸之道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既要黑板,也要电子屏。
其实早在多年前,许多地方的学校就已经开展双屏模式了。左边是电子屏,右边是黑板,既有多媒体设备辅助,提高教学效率,也有黑板详细板书,圈出教学重点。
比如左边可以用电子屏来展示化学反应,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右边则用粉笔写出化学分子式,化学反应过程,对其进行详细拆解。
正所谓左右功法,归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兼顾“传统”和“新兴”两种教学模式了。
闲来无事的时候,还能用电子屏看看电影、纪录片啥的,给学生们放松身心。什么叫寓教于乐?这就叫寓教于乐。
至于粉尘问题的话,也很好解决。如今的许多学校,已经采纳了水溶性粉笔。
这种粉笔由碳酸钙、钛白粉、植物油脂、颜料等物质组成,不管是书写还是擦拭,都不会产生粉尘,很好的保护了师生的呼吸道、皮肤和耳鼻咽喉。
最关键的是,它的成本还特别低。一根水溶性粉笔,才不到1元钱。即便你疯狂板书了一个学期,也花不了几个钱。
只不过,这种粉笔的缺点是不容易擦掉,需要用水、抹布才能尽力抹除其痕迹。如果从便捷的角度来看,水溶性粉笔还是略逊于普通粉笔的。
但无论怎么讲,水溶性粉笔也算是时代的进步产品之一。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这类粉笔还是挺好用的。
主动吸收知识才是王道
当然了,电子屏也好,黑板也罢,学生是否能学到东西,其实不在于教学设备,而在于吸收知识的方式。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知识,究竟是主动探索?还是被动接收?
某些成绩很差的学生,如果在实验室里钻研一个设备的漏洞,边修边翻书查资料,需要啥查啥。久而久之,物理成绩或许也会慢慢提上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这时候学生面临的往往是一个具体问题,它涉及到逻辑推理和数据验证。你不会点公式、原理,能把设备修好?
就算你现在不会,琢磨着几天高低也会个70、80%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反,填鸭式的教学,则会让人备受痛苦。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许多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无味,渐渐对其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学习也就变成“无意义的啃书山”了。
就算你写了100套卷子,有些“差生”成绩该吊车尾还是会吊车尾,丝毫起不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人天生就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一个个冰冷的知识容器。
所以说,与其纠结未来课堂是用黑板还是电子屏?还不如多思考一下,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知识索取者。
毕竟相比于填鸭式教育而言,主动追求知识的人,往往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