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明清和近代的书法,大多数人都是嗤之以鼻,众所周知,宋朝之后正统的古法,渐渐失传和没落,元明清3代,书家用笔普遍删减,更是降低古法的纯度,再加上“馆阁体”盛行,作品单一,毫无活力和生气。
至于近代,更是不用说,明清尚且偏弱,近代自然也差劲,凡是这一时期的法帖,无论真正情况如何,全部差评,实际上,清末和近代“碑学”复兴,书坛的古意浓厚,水平全面提升。
譬如吴昌硕、于右任、林散之等人,深谙古法之妙,用笔醇厚且灵动,实力媲美前人,甚至极个别的高手,水平已然超越古人,就像北大“前校长”——沈尹默,乃是其中之一。
沈尹默,别号鬼谷子,生于陕西汉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学习书法,诵读经典,与同时代的书法家不同,沈尹默以“二王”为主,临摹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作品,辅以篆隶、碑作的古拙之气。
沈尹默最擅草书,清劲婀娜、峻峭爽利,充满动态感,这种水平和境界,确实比肩古人,徐平羽称赞:“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谢稚柳也说:“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启功也说他是“终极泰斗”。
我们欣赏1947年,他写的《草书千字文》,沈尹默曾说:“于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玩其使毫行墨之精微意趣,始明腕运之妙理”,他为了悟透古法,时常临摹怀素的《小草千字文》。
直到晚年,终于悟透其中的技巧,耗尽全部功力,写成此作,以腕力运笔,中锋、藏锋交替,线条如春蚕吐丝,纤细处饱满丰腴,粗犷处浑穆庄重。
笔画看似平滑、舒畅,实则暗藏锯齿状的衄挫痕迹,深化字体的肌理和质感,丰富如老树盘根,堪称“刚柔尽备,浑然天成”,尽显魏晋风骨。
这幅《草书千字文》标准且精到,具备正统“草法”,晋唐的草书真迹,传到今日的寥寥无几,此帖既有晋唐水准,还是罕见墨迹,可以根据精微细节,学到正确的笔法,日后临摹古代拓本,也能有法可依。
而今,我们对沈尹默《草书千字文》,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见此品如见原作,此品还有一款放大版,等比例放大,毫不失真,更易观察细节,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