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起来了。当地时间4月26日晚到27日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爆发冲突。据报道,26日深夜,印军使用轻型与中型机枪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处军事哨所开火,巴军随即发起反击,交战一直持续到27日凌晨2点左右才结束,双方暂无人员伤亡。
连日来,印巴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究其根源,还是来自于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此次恐袭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事件发生之后,正在沙特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随即中断访问行程,紧急搭乘专机回国。
随后,印方将矛头对准巴基斯坦,认为此次袭击与巴方有关。于是,莫迪政府展开一系列报复措施,包括将印巴外交关系降级,驱逐巴方外交官、关闭边境口岸、暂停上个世纪双方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等。对此,巴基斯坦拒绝接受,也对印方采取了反报复措施,至此,两国关系骤然升级,双方开始陈兵边境。
要知道,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是印巴之间最为敏感的地带,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引起双方擦枪走火。针对克什米尔主权归属问题,两国历史上曾爆发三次战争,尽管目前形成了印巴分治的局面,但双方依旧是小摩擦不断。
更为关键的是,此次印度下令关闸断水,更是引发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26日表示,水资源是巴基斯坦非常重要的国家利益,一旦遭到侵害,巴方将展开军事行动进行全力反击。而在夏巴兹发出警告的同一天,印度突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又突然拉闸放水,导致洪水突然冲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给当地农业、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害。
就在双方交火不断,两国紧张关系持续升级之际,巴基斯坦致电中国。4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应约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话。从“应约”一词来看,此次电话是巴方主动打来的。在电话中,达尔先是向中方通报了印巴之间的最新情况,同时表示巴方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并以成熟的方式来管控当前的形势。最后,达尔还强调,巴方将会同中方以及国际社会保持沟通。
对此,王毅外长在电话中回应道,中方支持巴基斯坦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同时,王毅还指出,冲突不符合印巴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因此,中方希望双方保持克制,共同推动事态降温。
由此可见,对于当前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中方所不愿看到的。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铁杆朋友以及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自然不希望巴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中印关系近期也处在回暖升温状态,一旦印巴之间“大打出手”,势必会波及到中国。
那么,此次印巴之间的小范围摩擦,真的会引发双方爆发“第四次印巴战争”吗?有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印巴之间对彼此采取了一系列报复与反报复的措施,未来也不排除两国之间局势升级的可能,但双方就此爆发全面战争,概率将是极低的。
一方面,自1999年卡吉尔冲突后,两国虽然在克什米尔地区时不时交火,但最终都通过外交渠道得以控制事态。眼下,局势仍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并没有大规模军事动员的迹象。另一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拥核国家,双方爆发全面战争,势必会加剧核战争的风险,这显然是两国不愿看到的。
当前,国际社会接连发声,呼吁印巴保持克制,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尽管如此,印度依旧拒绝收手。当地时间27日,印度总理莫迪公开表态,称印方将对恐怖分子及其背后支持者实施“最严厉的惩罚”。有分析称,虽然莫迪没有点名道姓,但他口中所谓的背后支持者,无疑是指巴基斯坦。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短时间内,印巴之间的紧张氛围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