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这次是真的狠,先是断水、赶人!
面对国际压力他没有选择规规矩矩的放水,而是利用突然泄洪来宣泄内心的不满,把河水变成攻向巴基斯坦的“武器”
巴铁向中方电话求救,王毅外长罕见强硬表态。
01
印巴之间的冲突是一直都有的,但这次风云再起也是源于一场“恐怖袭击事件”。
在本月22日,当全球各国的目光都被中美关税战所以吸引的的时候,在印度所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武装分子向该地区游客开枪事件。
造成了30多人的伤亡情况,这种已经算是“恐怖袭击”了,事发之后印度很快就在国际发声谴责。
但他并不是谴责恐怖分子,而是指责巴基斯坦方面支持“跨境恐怖主义”.......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先不说这件事和巴基斯坦有没有关系,好歹也是国际事件最起码也要调查、拿证据、再谴责吧?
于是印度就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措施,其中包括水资源管控以及边境地区的收紧,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外交官都给驱逐了。
边境管控以及驱逐外交官都还能理解,但这个管控水资源可就有点不人道了。
早在1960年印巴双方就签约了《印度河河水条约》,条约内印方答应了不把河水引离巴基斯坦,相当于两国共享这条河流也共同对其进行治理。
印度获得20%巴基斯坦获得80%,由此可见这条河流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有多么重要。
毫不夸张的说巴基斯坦全国上下的25%农田灌溉、以及近40%的人口就业保障都要靠着这条河流,甚至就连国内用电有一大部分都是靠着这条河水力发电。
结果在本月23日印度直接停止了河水共享,对外宣称直到“巴基斯坦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为止”才会考虑继续执行河水条约。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关闭了和印度的贸易合作,并且在领空也对印度进行了限制,但相较于水源问题来说,这些反制措施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印度造成威胁。
巴基斯坦总理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对于袭击事件秉承开放态度进行调查”,但对印度的指控进行了否认,直言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证据的。
更是强调“水资源问题关乎国家生死,任何侵害都将遭到最严厉的回击”!
02
结果印度又在没有任何通知的前提下突然泄洪。
这种行为无非就是印度面对国际压力不想妥协但又不得不妥协的举动。
要知道相较于军事对抗来说,水资源的掌控无异于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不光能够通过“失误、误操作”来规避责任,还能够对下游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打击。
左手断水,右手泄洪,这样做只会把两国关系拖入深渊!
早在24日时,联合国秘书长就发声希望两国控制,不要把事态进一步恶化。
但显然这番言论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光是25日晚间时印巴双方就爆发了多次小规模冲突,
泄洪也算是印度长期以来对水资源武器化的成果验收。
当时双方签订河流合约时还没有这么多的事,但近年来印度人口暴增国内也出现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所以莫迪早早的就盯上了这条水源,此举也极大可能是在试探各方反应。
在去年的时候印度还提出想要修改协议,但遭到了巴基斯坦的拒绝。
而如今印度的泄洪导致巴方多地水位急剧上升已经引发了洪水,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情况,巴基斯坦外长达尔也在27日和中方外长王毅进行了通话。
很明显,巴方希望咱们能够出手调停这场冲突。
毕竟面对水资源的绝对掌控,巴方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赢过印度的。
在电话里王毅明确表示“中方密切关注当前形势发展,也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维护自身主权和完全利益”。
同时递上18字“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
这个表态已经非常明确了,希望双方克制一下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前先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咱们一向都是支持坐下来“把事情说开”绝非是在某些领域上进行针对。
南亚地区也是中方“一带一路项目”中的重要通道,再加上中巴经济走廊也是一带一路中的标志项目,对于项目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克什米尔地区和咱们接壤,一旦出现什么事情中方有必要也有权利知晓,并且因为误会就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实在太不应该了。
03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很难收场了,巴基斯坦政府已经着手准备材料准备向联合国递交申诉,要求联合国对印度控水、泄洪的行为展开调查。
这等于说是打算利用国际舆论来向印度施压,防止印度再次把“水资源武器化”。
2019年,印巴双方就曾因为恐袭事件一度发生严重的军事对峙,其中包括空战和地面炮击和全面开战基本没什么区别了。
最后这件事还是以巴方释放俘虏才算告一段落,但这么多年来双方虽然没有什么大冲突可小冲突一直没停过。
只能说希望双方都能够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而绝不是将问题矛盾加剧,不然受苦受累的还是两国的百姓们。
中国有句老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