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十一届生命教育创新教研暨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洛阳成功举办,活动以“生命课堂与心理健康”为主题。

在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上,洛阳市青岛路小学的徐良惠校长和金晓瑞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明辨好与坏,成就善美人生——《好和坏,是什么?》给孩子的生命底色教育”。该活动共有全国40余所学校200余位教师参加,活动旨在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与思考,教会学生如何用哲学的方法辩证地看待问题。此次课程以《儿童哲学智慧书·好和坏,是什么?》这本书为基础,结合生动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们从观察图画开始,激发他们的思辨性思维。


在课堂的核心环节中,金老师巧妙运用书中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小小辩论赛等互动环节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吗?”“你能偷东西吃吗?”这些问题不仅挑战了学生们的传统观念,也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金老师介绍了这套“儿童哲学智慧书”的特点及其提问方法,鼓励学生们用“谁、是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等基本提问词进行提问,并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收获。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互动性和启发性。此次课程活动在“第十一届生命教育创新教研暨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好和坏,是什么?》一书是联合国哲学顾问、法国哲学家奥斯卡·柏尼菲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儿童哲学智慧书”中的一本。据悉,这套书由接力出版社自2009年起陆续出版,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检验和读者认证,已成为儿童哲学的经典书系。图书目前已经出版了十二册,总销量超过300万册,并入选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成为很多学校的课外推荐阅读书目。


哲学其实并不高深,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好”与“坏”,更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提问技巧,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正如徐老师所言:“我希望你能从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这堂别具一格的阅读课帮助孩子训练了哲学思辨思维,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世界的大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李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