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知企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十佳案例暨2025商业秘密保护法律研讨会在沪举办。来自司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50余家外资企业的代表参加。活动旨在聚焦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上海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贡献力量。


会上,“知企通”检察服务工作站揭幕。“知企通”平台已经成立运行一年,是以法治之力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更是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示范,凝聚各方共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未来,工作站将聚焦企业需求,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防控、维权指导等一体化服务,助力打造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上海样本”。


工作站重点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立沟通机制,双方派专门联络员,实现企业法律咨询的即时响应;二是打造法治会诊平台,双方联合开展企业法治宣讲,定期收集反馈司法诉求;三是构建靶向服务模式,开展企业知产体检、检察官巡回课堂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副检察长曹坚告诉记者,三分院主要依托“1+5+N”跨行政区域化格局,对知识产权案件形成了捕诉合一、一二审集中管辖等一系列的一体化机制。三分院还与辖区的五家铁路院以及全市16家基层院形成了一体化的检察工作机制。今年以来,三分院作为牵头单位,带领全市基层院开展了相关的创新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新机制的成熟效应。


会上,发布了“知企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十佳案例。案例聚焦外资企业权益保护,涵盖商业秘密、著作权、商标权等多个领域,彰显了上海检察机关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司法担当。其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与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汕头市L公司、陈某甲、朱某某等人侵犯著作权案》是全国范围内犯罪金额最高的侵犯国外著作权犯罪案件。

被告人陈某甲、陈某乙二人先后共同成立L玩具厂和汕头L公司,从事玩具生产和销售业务。2017年2月,乐高公司发现L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提起民事诉讼。2023年7月31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单位L公司、被告人陈某甲、朱某某等5人侵犯著作权罪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3年9月6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后判决被告单位罚金6亿元,对各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至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千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

一审判决后,被告单位、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黄浦区院提出抗诉。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抗诉、上诉,准许撤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判决现已生效。本案的办理对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告诉记者:“上海检察工作高效率办好每个案件,并落到实处。因为知产案件综合性比较强,专业性比较强,较为复杂疑难。如果我们的检察机关能够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会对整个案件办理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




活动的举办得到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视,也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指导,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通过此次交流,各方共识得以凝聚,未来将进一步通过“知企通”外商投资保护机制持续深化合作,构建更为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维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 刘惠明

编辑 / 张姗

图片 / 刘惠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