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晨,几位热心读者陆续发来消息,“徐家东山的日本石刻给破坏了,你快来看看吧,太可恨了!”。我马上赶往了现场,路上,脑子里还在反复回放着两年前,相隔不远的浮山东峰西北半山腰处,日军战死石刻惨遭涂抹破坏的情景。难道两年后,徐家东山的石刻也会遭遇同一命运吗?


爬上山来,眼前的一幕还是让人震惊!继2023年浮山日军战死石刻惨遭破坏之后,徐家东山的石刻再遇黑手!


遭到破坏的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

早在20多年前,晨练市民在浮山后徐家村东山上偶然发现了一块“日军战死碑”,这块石刻也成为研究一战时期日德战争的珍贵实物资料。

石刻 位于银川西路以北的浮山香苑,徐家东山的北面。 石刻内容“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步兵大尉尾藤让一君战死之地”


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原貌

尾藤让一,为日军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中尉队长。在参加攻打浮山后烟墩山(徐家东山)的战斗中,踏雷阵亡。


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原貌

位于浮山香苑的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几年前碑石旁曾设有立牌。立牌上标注内容:

1914年8—11月,在青岛发生了日本(侵略国)与德国(殖民国)争夺中国领土主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此处为浮山战斗中日本指挥官的毙命之地。该石刻是青岛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战场的佐证之一,也是日德侵华的罪证遗存,以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向晨练市民询问,得知,这块好像是民间人士立的牌子,两年前就不知所踪了。

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回望一下这处被破坏的石刻遗迹,它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

111年前,日本向德国宣战,看似与中国无关的战争,两国战场却发生在中国青岛。青岛,就此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地区的唯一战场。

1914年8月23日,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宣战,以夺取德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殖民地青岛为重要目标,最终凭借优势兵力打败德军并侵占青岛,日本从此开始了对青岛长达八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浮山后山,攻下徐家东山的日军嘹望哨。


110多年后,当年日军瞭望哨的同一位置。

由于浮山地处战略要地,德占青岛后,以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的名字命名为海因里希山亲王山,是当时侵占青岛的德军主要外围防线。日德青岛之战开始后,作为主战场之一,浮山战役也尤为激烈,从外围到主峰,日德两军在此展开激战,浮山攻坚战成为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场战斗。


徐家东山山顶岩石上,遍布的疑似弹孔状,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在日军攻打外围防线的战斗中,德军组织的多次抵抗最终都以败退告终。徐家东山作为外围与浮山连成一片的重要防线,也是早早的被日军攻占。

奉命担任攻击徐家东山德军阵地任务的,是日军步兵第二十三旅团第四十六联队,该部队来自日本九州的长崎县肥前大村。激烈交火后,德军不敌开始撤退。


由于德军在后撤前已经在阵地前布设多枚地雷,攻击徐家东山的第四十六联队一股日军踏中地雷,致多人受伤,最终陆军步兵大尉尾藤让一不治身亡。


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原貌

1914年9月28日 上午11时30分,随着驻守浮山的德军竖起白旗投降,德军部署的主要外围防线宣告失守。浮山一役中,日军共有24名官兵阵亡,近百人受伤。


浮山战役日军墓地

战后,日军在浮山附近将战死官兵就地埋葬,并在三位军官阵亡处刻石纪念,官升一级, 碑文是汉字隶书,徐家东山这处石刻就是其中之一。

一百多年前的日德青岛之战,关于浮山战役的日军石刻主要有两块,徐家东山的这块之外,另一块在相隔不远的 浮山东峰西北半山腰处,两块石刻都是为了纪念在日德战争中战死的日本军官。

相比较而言,徐家东山石刻因为不太好找,其隐蔽性较高一些。而位于浮山东峰西北半山腰处的那处石刻则知名度更高,这是为纪念攻打浮山主峰时阵亡的两名日本军官,同为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的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次和步兵大尉冈千太郎。


浮山半山坡日军战死石刻破坏前后对比

2023年3月底的某日, “浮山侵华日军战死石刻遭涂抹破坏”的消息,曾令无数人愤慨。这处被破坏的 浮山日寇战死石刻,就是我们说的另一块石刻遗迹。


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遭破坏后的现状

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能忘却。牢记过去才能避免悲剧,记住历史才能珍爱和平!

1914年的日德青岛战争,是日本与德国为争夺青岛以及周边地区而进行的一场侵略行径。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远东战场。昔日侵华日军“战死标功”的石刻遗迹,今天恰恰能够最直观地让我们读到他们侵略劣迹的罪行,实为一处珍贵的不可移动爱国教育文物,警示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然而,两处重要的石刻遗迹,两年间里却连续遭到涂抹破坏,到底是何人而为?是何用意?实是令人深感惊异与不解!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