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都快过了一半了,俄乌问题和中东问题仍没有解决,结果克什米尔又出事了。

4月22日下午2点多,有数名恐怖分子,手持M4卡宾枪和AK47突击步枪,窜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的旅游小镇帕哈尔加姆,朝着游客无差别扫射。由于这里的拜萨兰草甸是著名旅游景点,因此当时有大量印度游客在此享受人生,对枪手毫无防备,结果造成26人死亡,20多人受伤。

事发后,一个此前从未出现过的组织“克什米尔抵抗运动”迅速在外国社交媒体发声,宣布对此次事件负责,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引入8.5万外来居民,致使当地“人口结构变化”。此话一出,无疑是将凶手指向克什米尔的另一边巴基斯坦。

事发时,莫迪还在沙特访问,得知消息后,老仙第一时间飞回新德里,然后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并发狠表示要将袭击者“绳之以法”。紧接着,印度内政部长奔赴斯利那加,商讨对恐怖分子的反击举措。次日晚上,印度直接针对巴基斯坦进行一系列的强力报复措施。

在外交层面,印度驱逐了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所有军事顾问,限其一周内离境;同时撤回驻伊斯兰堡印度高级专员署的军事顾问,并从5月1日起,将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总人数从55人削减至30人。经贸往来上,直接关闭了印巴间唯一的陆上边境通道阿塔里-瓦格赫通道,同时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当然,对比接下来的措施这都是小事。

印度宣布暂停执行从1960年开始实施的《印度河河水条约》。要知道,巴基斯坦严重依赖印度河河水用于水电和灌溉,印度这一招,无疑是捏住了巴基斯坦的“命门”,此前哪怕两国冲突不断,印度都未曾暂停该条约。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开出24万美元的悬赏,征集相关线索。

印度的一系列举措,就是想向外界表明,三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面对印度的指责与敌对动作,巴基斯坦也不肯示弱。巴基斯坦外交部迅速发声,强调这是“印度内部问题”,和巴基斯坦毫无关联。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也回应称,恐怖分子和巴基斯坦没有丝毫牵连,直言这是印度的“嫁祸”行为,甚至暗示不排除是印度为了占有克什米尔而搞的一出自导自演。

巴方的意思就是,三哥你不仅没头脑,而且还随意不高兴。天天说自己是大国,结果连调查都不调查就开始破坏印巴关系,那我是不是可以怀疑你是在学习小日子?巴基斯坦说完之后,见印度动作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于是也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商讨应对策略。

随后,巴方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行动。关闭瓦格赫边境口岸,废除向印度公民发放的部分签证,宣布印度驻巴高级专员公署武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暂停所有对印贸易。

现在双方骂都骂完了,接下来就是动手了。

4月26日印度军方发表声明称,25日夜间开始,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沿线多个哨所发动小规模射击,印度军队使用小型武器予以回击,暂无人员伤亡报告。究竟是谁先动手,仅凭印度一面之词,还无法确定谁先动的手,但这有可能会成为又一次印巴冲突的导火索。印巴冲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巨大矛盾。

1947年,英国为了制衡印巴两国,特意让克什米尔归属模棱两可。此后,印巴两国都对其宣称拥有主权,为此还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两次的导火索都是克什米尔问题。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停火协议奠定了后续双方对克什米尔的控制范围,可归属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双方又是因为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的边境摩擦大打出手,最后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签署《塔什干宣言》,但克什米尔的关键问题还是没解决。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利用东巴动乱,发动大规模袭击,成功肢解巴基斯坦,整出了孟加拉国,战后印巴首脑签署《西姆拉协议》,再次提出通过双边会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可谈来谈去,分歧还是没能弥合。此后,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小打,谁看谁都不顺眼。印巴打打闹闹,总体上印度占有优势,这种优势紧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苏联走了,美国独霸。美国衰退,中国崛起。

巴基斯坦堵上国运换来“巴铁”护身符,抱上大腿的巴铁,搭上中国军力崛起的便车,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而另一边三哥,受制于美俄关系、美中关系、中俄关系,印度连爬墙头都来不及。动不动就被网友开涮,枪里没有子弹,因为你生产不了那玩意儿。

2019年,普尔瓦马事件,印度中央军巡逻队被袭击,印度恼羞成怒,出动12架幻影-2000战机,对巴基斯坦境内巴拉科特地区发动空袭,扬言要炸死300名恐怖分子,结果导弹打偏了,只炸了几棵歪脖子树。但印度表示战果颇丰。印度刚说完就被媒体爆料打脸。更惨的是,第二天巴基斯坦空军果断反击,击落一架印度米格-21战机,还俘虏了中校飞行员。

在国际社会面前脸丢光了的印度,只得就坡下驴,借着巴基斯坦放回战俘宣布双方握手言欢。最终,这场所谓的“报复行动”以印度的惨败告终。而巴基斯坦,能在与印度的军事对抗中不落下风,就是因为中巴军事合作密切,巴基斯坦购买了大量中国装备。比如“枭龙”战机,其具备优秀的中低空作战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让巴基斯坦空军实力大增;还有MBT-2000主战坦克,性能可靠,适应巴基斯坦复杂地形,极大提升了巴陆军作战能力。

巴军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印军却依旧原地踏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想要打赢巴基斯坦基本上是白日做梦。所以,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后,英国、欧盟、以色列、俄罗斯、美国纷纷支持印度,尤其是美国。特朗普则表示,克什米尔传来令人深感不安的消息。美国坚定地与印度站在一起,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之后在与莫迪的电话交谈中,又再次强调对印度“全力支持”。

的确弱者值得“同情”。开玩笑,其实美西方之所以清一色的支持印度都是因为各怀鬼胎。就拿美国来讲,由于其在贸易战中始终无法逼迫中国“妥协”,哪怕是不断地自我打脸,中国都不接美国踢过来的“球”,搞得特朗普一遍对中国“表白”,一遍又说中国必须跟自己谈判。结果,中国仍旧是那句话,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真想谈,就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对话。于是,内外承压的特朗普无计可施,就想只能在中国周边搞小动作。

首先,特朗普想的是,我不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既然你拉高我和欧洲、中东、俄罗斯等各方谈判的成本,那我就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你。就在克什米尔出事的同时,中国在联合国召集193国讨论美国关税问题,直面特朗普关税暴政。特朗普此时发声表达对印度支持,至少包括印度以及和美国一样支持印度在内的某些国家就不好对美国把话说得太难听。

其次,特朗普想通过抹黑中国,告诉沙特那些把未来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的国家,跟着中国没前途,因为中国可能会乱,中国现在连周边都没处理好,怎么会顾得上你们呢?中国周边不安全,所以,不要前去中国投资,也不要让中国去自家投资。

最后,美国政客有句名言,如果想让人们忘记某件事,就给他们提供另一件更有吸引力的事。特朗普现在快被骂得喘不上气来了,这时候搞一出新的事件,就可以瞬间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他把调整关税的“皮球”踢给中国,不就是想达成这样的目的吗?

因此,摆着谁获利最大,谁的嫌疑最大,以及再加上特朗普的“惺惺作态”,此次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的背后真凶恐怕是美国。另外,从袭击事件本身的诸多细节来看,疑点重重。

第一,恐怖分子手法专门挑印度教成年男性下手,放过妇女儿童,这是明显带有政治意图的选择性屠杀,显然不只是为了制造恐怖氛围那么简单。

第二,其要求背诵《古兰经》,还让印度男性脱下裤子,以此查验宗教身份。

第三,袭击者放话要把袭击的消息带给莫迪。

第四,所谓的“克什米尔抵抗运动”此前毫无踪迹,极有可能是某些势力的“马甲”。把袭击事件往宗教上面引,而且还强调政治属性。这明显就是冲着诬蔑巴基斯坦是“凶手”去的。

当然,更巧的是,前几天美国某知名专家大言不惭地警告国际社会“不要低估美国的残暴性”,他说美国长期以来,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不择手段,甚至包括支持一些极端组织。美国专家之所以自黑,无疑就是公开威胁、讹诈国际社会。

所以毫无疑问,美国是蓝星动乱的根源,美国不垮台,蓝星上的战火就不会停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