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房产署名引发的家庭矛盾(安全感与法律权益的平衡)
房产证里的“爱情硝烟”
我端着热茶往未来婆婆手边轻轻一搁,茶杯下压着那份房产证,心里直发紧。
老太太戴上她的老花镜,那镜片在房产证上扫来扫去,茶杯的热气在镜片上结了层雾,又慢慢散去。
她上周就用这镜片,在我送的燕窝礼盒里揪出一张临期标签,眼神犀利得能把人穿透。
“妈,您看这合同就差个签名啦。”
我强笑着,心里却七上八下。
这事儿得从三个月前那晚暴雨说起,未婚夫徐朗慌里慌张接了个电话,冒雨冲进家门,卫衣兜里掉出张银行转账单。我弯腰捡起来,一眼瞥见汇款人是“徐父”,金额正好是滨江那套房的首付。
“不是说好咱俩一起攒首付吗?”
我攥着那张湿漉漉的单子,徐朗的刘海滴答滴答往下掉水,眼神飘得到处都是。
他支支吾吾:“爸妈说……婚前财产清楚点好。”
脚边还散着前天我抓到的聊天记录,家族群里,准婆婆发了条超长语音:“儿子啊,房本千万别写她名,现在的姑娘心眼多着呢!”
自打我进了“幸福一家人”群,亲戚们天天在群里演戏。
二姑夫晒新房照,镜头偏巧露出写满儿子名的房本;表姐甩来一篇《新婚姻法解读》,重点还标红“婚前财产归属”;连远房舅妈都在凌晨三点发《房产加名套路》。
最绝的是上周家宴,准婆婆端上来冰糖甲鱼,筷子一戳,鱼肚里滚出张字条:“全款买房,安心当女主人~”
我差点被鱼刺卡住,徐朗爸还补刀:“小苏,你们年轻人不是流行试婚吗?”
昨天约好去公证处做婚前协议,徐朗妈妈挎着菜篮子突然出现在大厅。她从韭菜堆里掏出牛皮纸袋,抖出一份《爱情保卫条约》:“第一条,马桶圈掀开角度不得大于 45 度;第二条,微信置顶必须是我儿子……”公证员憋着笑,脸都紫了。
我盯着协议末尾的补充条款,眼前一黑:“若三年内未生育,女方需按银行利率退还装修款。”
徐朗想打圆场,被他爸一声吼回去:“当年你妈生你前夜还在车间搬钢板,现在的姑娘……”
今早我收拾行李准备开溜,手却在徐朗外套口袋里摸到个丝绒盒子。打开一看,竟是房产证复印件,所有权人那栏工整写着“苏茜 徐朗”,旁边还画着个歪扭的猪头——这是我们恋爱时的暗号。盒底有张皱巴巴的 B 超单,日期是半年前:“徐朗家属,患者胃溃疡出血期间不宜情绪波动。”
手机突然震动,徐朗发来一条超长语音,背景是呼啸的风声:“我在售楼处天台!听我说!其实三个月前我爸查出……”
现在,那本引发大战的房产证成了我家最实用的菜板。
徐朗妈妈每周来包饺子,总要用她的老花镜检查肉馅肥瘦比,偷瞄我无名指上的钻戒——戒圈内侧刻着“共同共有”,是徐朗灌了婚戒店老板半斤白酒才定制的。
昨天物业换水表,看见我们挂在玄关的结婚照,笑道:“哟,这相框咋是房产证封皮?”
徐朗边修马桶边喊:“这叫爱情不动产,永久产权!”
窗外烧烤摊飘来孜然香,楼下小情侣正在为彩礼钱争得面红耳赤。
我把冻好的饺子丢进“幸福一家人”群,艾特全体:“本周六新房温锅,记得带醋。”
喜欢就关注,分享!
请点击下面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