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付斌)4月2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了以"深化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推动涉企检查规范高效方面,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自启动"综合监管e码查"小程序,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全市"无事不扰"企业总量达到23.1万。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推动49个监管部门广泛应用数据比对、远程检查、企业自主提交材料等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以科技手段赋能高效精准监管,将现场检查转变为"不见面""非接触"式监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成效明显。
在健全"扫码检查"工作机制方面。自2024年7月1日以来,北京市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改革,全市各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企业开展检查时,必须先统一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才能实施行政检查和现场访企活动,并对重复检查、低效检查进行提示阻断。同时,畅通政企评价反馈通道,经营主体可随时通过"京通"小程序对执法人员"应扫未扫"、频繁检查等不规范检查行为进行反馈评价。
自去年7月1日"综合监管e码查"小程序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扫码检查29.3万次,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
与此同时,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范围,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大型企业总部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截至2025年3月,全市"无事不扰"企业总量达到23.1万,占全市企业总量的10.25%。首批"无事不扰"企业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