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所有的相遇——孙浩作品展2025”在荣宝斋举办,展出艺术家近年新作40余幅,主题由人与人之间的情缘起落为切入点,延伸到人对于生命局限性的体悟,以及对于精神永恒性的追寻,艺术家以动物、人、佛像为载体,以水墨绘画的形式进行了阐释。



作为近年颇受关注的青年水墨艺术家,孙浩以画“马”成名。此次新展览亮点之一是“两匹马”变多了。孙浩说:“这源自我这几年对人、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感触,人与人之间的脆弱、美好、遗憾构成了相遇,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他笔下的“马”多以肖像画的形式呈现,既强调了对其质感的准确描绘,又突出了画面的精神性表达。以展出《我的名字叫红》《壮志凌云》为例,孙浩以“史诗性”的方式为这些马设计不同的、鲜活生动的故事场景,为它们注入精神血脉和人性气质。他的笔墨运用刚劲流畅,尽显豪迈气概,更通过强烈的光感、细腻的水墨层次变化展现出对象的神情姿态,在明暗对比中立体感十足。这种中西融合的手法,既保留了水墨的含蓄内敛,又增添了视觉上的当代冲击力与表现力,展现出水墨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艺术家孙浩。

孙浩在采访中说:“我对马和红色有民族情结,我喜欢简洁、单纯、对比强烈的画面,红色有英雄主义的感觉。”对他最被称道的马,他这样说:“马的肖像就是人的肖像,最近几年我画两匹马比较多,源自我对时代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感触,我将人的悲欢离合、美好与遗憾都投射在了作品中。”

画马之外,2014年孙浩开始画佛像,也画动物与人,将“人文”的目光投射到了文明的传统之上,进一步打开水墨画的空间。在此次展出的《心无所住》《醒狮》等作品中,他试图通过精神性的折射反映当代人的省察和自觉。

孙浩自幼学习传统中国画,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他一直专注于水墨绘画的创作,但不局限于学院和传统的束缚,他善于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汲取灵感源泉,以传统水墨晕染、浓淡相破等核心技法为基础,又对其进行了当代审美转译。


荣宝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岩。

孙浩的作品频繁亮相于国内外艺坛,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最年轻的艺术家,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也被国内外知名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荣宝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岩认为:“作为拥有353年历史的艺术机构,始终秉持‘学术先行、价值共生’的遴选标准。选择与孙浩建立十年期深度合作,基于三重考量:其一,其作品突破传统题材的程式化表达,在笔墨语言与精神内涵层面均展现学术创新性;其二,通过专业团队评估,确认其创作具有可持续的艺术成长性与市场增值空间;其三,契合机构培育艺术生态的使命——既为成熟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更致力于构建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体系。此次合作标志着荣宝斋以学术判断力与市场前瞻性,持续推动中国水墨艺术当代转型的实践决心。”基于此,未来十年每年都推出孙浩的个展,本次展览“所有的相遇”即该系列展的第一回展。












观展现场。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5月11日。

部分参展作品


《天长地久》184×146cm 纸本水墨 2023


《相濡以沫》97×120cm 纸本水墨 2013


《观沧海》145×365cm 纸本水墨 2024


《秦时明月》133x97cm 纸本水墨 2022


《壮志凌云》144×198cm 纸本水墨 2023


《澄明》129×96cm纸本水墨 2024


《菩提》93×75cm 纸本水墨 2024


《心无所住》139x96cm 纸本水墨 2024


《醒狮》153×122cm 纸本水墨 2022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