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凌晨

上海普陀一小区有楼栋

楼梯间失火

住在五楼的夫妻俩

在逃生时被大面积烧伤

两名老人因楼下起火

逃生时被大面积烧伤

4月19日凌晨2:48分许,家住古浪路518弄“古浪新苑”224号5楼的马岩(化名)被“失火了”的喊叫声惊醒。七十多岁的马岩喊醒妻子后,打开灯,走到房门口,就看到“黑烟从防盗门的门缝往家里钻”。起火的224号楼栋是一幢6层高的老式居民楼,一梯3户。

“看到烟从门缝钻进来了,我就想,这时冲出去可能会凶多吉少。我赶紧跑到北阳台,看到楼下进户门围了很多人,我就心定了,想着消防队一定会来救我们。”马岩说。起火的224号楼栋是一幢6层高的老式居民楼,一梯3户。在焦急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马岩并不知道,隔壁502室的老邻居已经冲出了家门。

“我们家的房型是南北通的,通过北阳台能看到楼下进户门的情况。但502室的两房都朝南,看不到楼下进户门。”马岩猜测,火灾发生时恰好是半夜,因为看不到楼下的情况,生死时刻留给人思考的时间非常短暂。

据居民介绍,502室的老夫妻逃到2楼时,就已经被烧伤得很严重了,最终通过2楼窗口爬到了1楼进户门的遮雨棚上。“502室这对老夫妻浑身都烧得一塌糊涂,男的当时还可以站立,但女的已经无法走动,也说不出话了。”一位小区居民看到,消防员曾拿下空气呼吸器的面罩给502室的女主人“吸氧”,随后两位受伤老人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消防员到场几分钟后就扑灭了明火,起火的是停放在一楼楼道里的两辆电动自行车,都已烧得只剩骨架残骸。“我听说,3楼一个小年轻本来也想冲出去的,后来因为房门打不开躲过一劫。”马岩说,如果冲出去,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毕竟几百度的高温烟气,人吸几口就不行了”。

火灾发生后,一位亲属透露,502室老夫妻身体被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目前正在医院抢救,其中男性伤者烧伤面积达84%,女性伤者烧伤面积达91%,治疗费用可能超过100万元。因涉及第三方责任,目前所有医疗费用均无法使用医保,只能由家属垫付。

“这些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公共楼道的人太自私了,威胁的是整幢楼居民的生命安全。”一位居民气愤地说道。


灾后现场


小区物业经理:

配套充电设施充足

昨天,记者来到古浪新苑小区。楼内几名住户告诉记者,有人会将电瓶车推进楼内,也有人会从楼上拉飞线给电瓶车充电。不过,小区内其实有电瓶车充电区域。按照居民指引,记者在不远处找到了位于地下的电瓶车充电区域。

区域内有大量停放有序的电瓶车,每辆车对应一个充电位。现场居民称,这个地下空间是专供电瓶车充电的,有门禁系统,刷卡才能进,一个充电位的月租费用是12元。

据小区物业经理介绍,部分居民选择违规充电,并非因为小区配套充电设施不足。小区一共有8个非机动车车棚,失火楼栋附近就有2个,有100多个空位。居民不去车棚充电,是因为觉得不方便,不想停在地下车棚。


古浪新苑小区内的一处电瓶车充电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

究竟该选择出门逃生还是在家避险?

“遇到火灾,一定要冷静判断,千万不能盲目逃生。”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研究员王荷兰说,“火灾求生要‘躲火避烟’,躲开火,大家基本都能做到,但很多人对‘避开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王荷兰说。

上海市消防救援局曾联合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做过一次电动自行车燃烧真火实验,在楼梯间一楼点燃电动自行车,在二楼设置温度探测器,实时读取烟气温度,结果令人震惊:电动自行车燃烧79秒时,二楼烟气温度迅速飙升至126.7℃;燃烧348.1秒,二楼烟气温度蹿升至658.8℃;燃烧497秒,二楼烟气温度已高达1105.9℃。

那么,如何才能躲开火、避开烟呢?“假设我们在夜里听到有人喊‘着火啦’,不要慌,我们首先要观察入户门门缝上方是否有烟飘进来。如果有烟飘进来,就留在家里固守待援,不要开门逃生。”王荷兰说,“如果没有烟飘进来,我们再用手背触碰门把手或门板。如果烫手,选择固守待援。如果不烫手,用脚抵住门,慢慢把门开一条缝,仔细观察门外楼道情况。如果楼道浓烟弥漫,赶紧关门,固守待援。如果楼道没有浓烟也没有明火,果断逃生。”


一起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

从冒烟到起火

燃烧迅速、释放毒气、扑灭困难

仅需几十秒


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的行为

无疑是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置于危险之中

如发生火灾事故

责任人将依法受到处罚

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请做到

楼道不停车!

人车不同屋!

电池不入户!

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请勿心存侥幸

牢记电动车安全使用指南

来源:上观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