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时节的镇平,玉鼎广场月季吐蕊,赵河公园绿柳拂堤。漫步城区,曾经缠绕树干的铁丝灯带消失了,空中凌乱的“蜘蛛网”整齐了,几条内河清淤后的碧波倒映着蓝天,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让街巷焕发新颜……通过两个月的城市管理春季绿美战役,镇平这座豫西南小城,文态更有底蕴、生态更有颜值、形态更有特色、业态更有活力、质态更有品位,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净:绣花功夫解“城市顽疾”
“以前电线杆上缠满线缆,行道树被铁丝捆得喘不过气,现在街道清爽了许多。”涅阳路经营早餐铺的李大姐,见证了“净”的蝶变。以“线缆入地、行道松绑、河道清淤”为主要内容的绿美行动,生动实践了镇平县委提出的“城市提质行动”。
在工业路西段,城管队员们手持液压剪,逐段清理废弃线缆,路灯中队会同移动、联通、电信、供电等部门正在实施线缆凌乱规范行动。据统计,已累计规范线缆50余千米,拆除废弃灯杆35处,河道清淤5.5千米。负责中山街网格的园林工人为200余棵行道树拆除铁丝、卸下重负,让周边居民感叹“我家门前的树终于能挺直腰杆生长了”。
围绕“净”,镇平城管坚持“骑行巡查+即时反馈”机制,班子成员带队走街串巷,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现场评议,商户群众通过“玉乡城事我来办”小程序随手拍报件。
执法五中队推行“三色管理法”:绿色区域商户自治、黄色区域联合巡查、红色区域重点攻坚;执法三中队实行“喝茶叙事”;执法六中队建立了“商户吐槽群”;执法二中队与管理对象结对子;执法四中队动员商户成立“街巷管家”志愿队;执法一中队组建了马路联合党支部;园林中心推行移栽苗木听证制度......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试卷上,镇平城管各单位交出了殊途同归的答卷,实现了从“城管独奏”到“社会合唱”的跨越。
畅:系统思维通“城市经脉”
G207铁路桥安全拆除492个原灯支臂,更换23个灯罩,加装49个智慧化支臂路灯,路灯改造完成后,照亮了南北动脉,光照均匀度提升60%,年节电3万元,这背后是“智慧城管”与“工匠精神”的双重加持,使困扰群众多年的“暗区”重生。
镇平以“解剖麻雀”的精细度畅通城市堵点:建设南阳最标准的建筑垃圾消纳场,终结了渣土车“满城跑”的历史。通过“一车一码”监管系统,126辆渣土车轨迹实时可见,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等违规行为下降76%。
从全市最规范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投用,到县城区主要道路路口设置志愿服务岗、学校设置护学岗,从建设23处停车场到智慧停车的启动,从渣土车“一车一码”智慧监管到推进“宛平一体化”建设,城市经脉在疏堵结合中重获生机。
河道中队的治理体现系统思维,建立“河长+属地+民间监督员”三级巡查机制,将28.9公里内河道纳入常态化管护,实施定人定岗定责。如今的西干渠,曾经淤塞的河道变身生态廊道,沿岸居民推开窗户就能邂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诗情画意。
绿:生态笔触绘“玉都画卷”
在赵河公园,80棵新栽的树状月季绽放如霞。镇平城管围绕春季绿美战役开展的“植绿靓城”行动中,以“六园七路”为骨架,新建公园1处,对5个公园、游园实施绿化升级和功能完善,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5.8万平方米,打造月季花墙二千米,玉都大道、平安大道、建设大道等道路变身“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走廊。
园林工人的匠心在细节流淌:为玉兰树缠绕防虫胶带,给樱花树“打点滴”防治病害,用营养液给新栽植的树木补充机能……这些“树木医生”的日常,诠释了园林人“工匠精神”的镇平表达。
从清晨骑行督导的马路局长,到深夜规范夜市的执法队员;从智能路灯下的工程师,到樱花树旁的园林工人,绿美战役中,镇平城管以“一线工作法”锻造治理精度,用“四季行动”延展生态维度。当骑行服上的露水折射晨曦,当训练场的口号声划破宁静,镇平城管悄然完成了一场城市治理的制度重塑。(来源:镇平县委宣传部 作者胡少佳 仵晓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