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一桩影响广泛的“雅思泄题”案件作出最终判决:以盗取、泄露国外留学考试试题为目的的犯罪团伙,因侵犯著作权罪被依法惩处。本案不仅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还填补了国内针对留学考试泄题的法律空白,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
事件回顾:物流环节暗藏“猫腻”
2019年至2020年间,犯罪主脑徐某文等10人与某物流公司内部员工勾结,在雅思考试试卷的运输环节大做文章。他们先关闭监控,偷偷取出密封试卷箱,转移至民宿后拆封拍照、摘抄,再将试卷重新密封、送回,整个过程脆弱环节多,规模化作案却鲜有人察觉。
- 盗题手法:关闭监控 → 窃取密封箱 → 拆封拍照 → 摘抄题目 → 还原封存
- 作案动机:高额回报驱动下,偷题者迅速制作答案,并聘请专业写手撰写范文,供“面授班”学生背诵。
判决结果:罪责难逃,重拳出击
上海高院认定,该团伙以牟利为目的,侵犯教育考试著作权,数额巨大,依法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最终:
图片
- 主犯徐某文: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240万元
- 3名骨干:各判3年,并处相应罚金
- 其余6人:分别获刑2年6个月至1年不等,并处相应罚金
此次案件是国内首次以侵犯著作权罪定性并宣判的留学考试泄题案,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照。
行业乱象:灰色培训与“境外考试游学”
尽管本案宣判,但市场上各种“雅思保分”、“面授提分”培训依旧泛滥:
图片
- 短视频平台:广告铺天盖地,却鲜有有效监管
- 灰产组织:组织考生前往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甚至沙特、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等地参加考试
- 政策收紧:众多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外国学生参加线下考试,如港澳地区、泰国和新加坡等,导致“考点难寻”
这些灰色操作不仅扰乱考试秩序,还可能触及更严重的跨境犯罪,亟待监管部门联手清理整治。
全球联动:学术造假后果堪忧
近年来,学术欺诈回潮引发国际院校高度重视:
图片
- 香港高校:至少30余名硕士生因提交虚假材料被立案调查,公安机关逮捕多名当事人;澳门科技大学亦撤销24名涉案学生学籍
- 英国高校:自2024年6月起,开展Qualification Check(学历资质核查),曼彻斯特大学更在去年12月升级“学历打假行动”,强调严惩造假者
图片
- 惩戒力度:一旦确认为学术造假,学生将面临开除、成绩作废、终身禁申、签证撤销、禁止入境,甚至刑事指控
在国内外联动下,伪造成绩单、购买假学位、篡改学信网记录等违规行为正被大规模揪出。
图片
诚信备考,人人有责
本案宣判为行业敲响警钟:
- 考生端:务必选择正规、官方认可的培训与考试机构,诚信备考
- 监管端:需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线上灰产的打击力度,完善跨境执法合作
- 行业端:培训机构要摒弃“快钱”思维,坚守教育初心
让我们共同维护考试公平,以诚信之名,捍卫每一次努力背后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