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连云港春和景明,正是观鸟好时节。随着4月20日至26日江苏"爱鸟周"的到来,连云港市开展了一系列爱鸟护鸟宣传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湿地观鸟体验和志愿者行动,全面激发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连云港正以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力量,为候鸟筑起一座座安心驿站,让"人鸟共生"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生态名片。
候鸟为何“钟爱”连云港?
春秋两季时,连云港的天空常上演“空中大迁徙”。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从澳大利亚北返的白腰杓鹬等数百万只候鸟,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飞抵此处,将连云港作为“中转加油站”。据统计,连云港记录到了多达302种鸟类,占全省鸟类种数的60%。相当于每10只江苏境内的鸟儿,就有6只曾在连云港歇过脚,这个比例在长三角滨海城市中位列前茅。
连云港为何能成为候鸟的“天堂”?——由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重要路线,连云港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大片滨海湿地中蕴藏着丰富的鱼虾螺贝,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浅滩、芦苇荡和红树林也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南京大学环境规划研究院的专家王明强指着监测屏幕介绍道:“去年春天,我们记录到超6万只鸻鹬类在此停歇。稳定的湿地生态环境让候鸟们能安心补充能量,继续迁徙旅程。”
月牙岛湿地公园的观鸟体验
周六上午的阳光略过湖面,月牙岛湿地公园内早已聚集了众多市民前来观鸟。镜头中的鸿雁为争夺小鱼掠过水面,羽翼拍打溅起的水花引得岸边的孩子惊呼“妈妈快看,鸟儿在跳舞!”这样的自然剧场,正在月牙岛每日上演。
"周末带孩子来观鸟,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固定活动。"刘女士说,"能在家门口接触这么多自然精灵,真的很幸福。这些鸟儿选择月牙岛栖息,说明这里的湿地、树林得到了较好保护。"
像刘女士这样的观鸟爱好者越来越多,不仅本地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出门观鸟,这一盛景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们慕名前来。
月牙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汪明月站在观测站的电子屏前,一边轻点触控板调出实时画面,一边介绍道:“3-4月是春季北迁高峰期,大量候鸟在月牙岛停歇补充能量。像罗纹鸭、白骨顶、鸿雁等偏爱开阔水域的鸟类会短期聚集。”
月牙岛于2023年4月底投用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这是连云港首个具备AI识别功能的站点。在月牙岛湿地的观测站内,电子屏此刻正跳动着实时数据:15:32识别到四只东方白鹳,他们的飞行轨迹显示已在连云港停留13天。这座两年前启用的AI观测站,其智慧观测系统实现对区域内鸟类物种的实时智能识别与动态记录,为每只过境候鸟建立专属的“档案”。
截至目前,系统已完成鸟类识别上亿次,识别出251种鸟,其中包含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濒危物种等。月牙岛湿地公园成为鸟类的乐园,不仅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美好的体验,也成为了连云港的一张“生态名片”。
多维立体的候鸟保护体系
江苏连云港近年将候鸟栖息地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在23.3万公顷湿地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涵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地的立体保护网络。针对破碎化、功能退化的滨海湿地,采取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措施,逐步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其中,临洪湿地和赣榆海州湾修复成效显著,海州湾为鸻鹬类水鸟打造舒适的栖息地。这些生态修复的"微创手术",让滨海湿地重现"滩涂连绵、万鸟翔集"的原生风貌。
此外,连云港还建成了28处自然保护地,将重要生态节点纳入其中。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同步加强,开展“绿盾”行动打击违规。实施“河长 + 流域长”制、“湾长制”经验推广,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如今,这片湿地已成为候鸟迁徙的“加油站”与沿海生态保护的示范窗口。
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之美
在赣榆区海州湾的沿海湿地,茂密芦苇荡里不时传出“啾啾”的清脆鸟鸣。透过长焦镜头,摄影师张明宇专注地捕捉到一群震旦鸦雀活泼跃动的美丽身影。他的相机捕捉到,这种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湿地精灵,已经多数个体换上了春季繁殖羽。
目前,已有302种鸟类在连云港"安家落户",连云港市滨海湿地珍稀濒危鸟类逐渐增多。2021年以来,在临洪河口、青口河口等候鸟栖息地修复区陆续新记录到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卷羽鹈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疣鼻天鹅等。其中东方白鹳单次记录种群数量由2021年的56只增加到800多只。
候鸟迁徙给连云港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也带来了旅游经济。鸟儿翩翩起舞的盛景吸引当地市民与各地游客纷至连云港,湿地周边酒店、餐饮等行业热闹非凡。今年,连云港市也在网络端发力,借助本地博主、文旅推荐官、官方公众号等深挖本地文旅资源。连云港文旅在社交媒体上“喊话”李现,邀请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连云港观鸟,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连云港的“观鸟热”。
当302种鸟类振翅掠过港城天空,它们不仅是生态文明的见证者,更是美丽中国的信使。连云港这座滨海城市,正以湿地为纸、生态为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文/庄佳威
资料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新华网江苏频道、连云港发布、江苏国际在线、扬子晚报、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