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县的西南边陲,隐贤镇这座千年古镇正以独特的文旅魅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景观,隐贤镇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文旅发展之路。
隐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称百炉镇,因三国时期曹操行军打仗在此炼制兵器得名,后因唐朝儒人董绍南隐居于此而更名。其核心——隐贤老街,现存25处古建筑,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老街呈“十”字布局,由东、西、南、北四条街构成,街心的青石板路印刻着独轮车辙,两旁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徽派古建筑,前店后居,雕梁画栋 ,虽历经岁月洗礼,仍能让人感受到往昔的繁华。
为推动乡村文旅发展,隐贤镇积极修缮保护历史建筑。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邀请专业团队对老街古建筑进行全面勘察与修复,从更换腐朽木梁到修复破损墙体,不放过任何细节,同时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维护,确保古建筑长久留存。近10年来,总投资2000余万元,整体面貌发生质变,10余处古建筑重焕生机。
在文化传承方面,隐贤镇深入挖掘整理民间故事、传说和传统习俗,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民俗活动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古镇历史文化。春节期间,隐贤镇依托老街明清建筑风格,推出特色美食和舞龙舞狮、锣鼓等民俗活动10余场,吸引万余人次,让古镇热闹非凡。此外,隐贤镇还鼓励传统手工艺人传承技艺,如花炮、插灯、挂面、制香等,使古老技艺在新时代得以延续。隐贤花炮制作技艺传承人斯斌被推荐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推动古老技艺薪火相传。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隐贤镇发展文旅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大对老街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垃圾、治理污水、美化街道,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优美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周边建设活动,保证新建建筑与老街风格协调统一。配备120余名环卫工人、3000多个垃圾桶,新建农贸市场,推进污水处理,老街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越来越多游客来到隐贤镇,漫步老街,感受历史韵味,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未来,隐贤镇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潜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推广,让这座千年古镇在乡村文旅发展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来源:淮南网
▌编辑:龙震琳
▌审核:小红花
▌抖音号:@shouxianre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