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西电“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从实验室反复调试的执着

到领奖台上的闪光瞬间

他始终以“永远不放弃、

永远相信可能”的信念

不懈奋斗、不怕困难

书写自己的绚烂篇章

他就是西电通信工程学院

2021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

梁城斌



梁城斌,中共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他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并获得多个奖项。担任CCC(Communication Creative Community)网络技术创新俱乐部学生负责人,举办研讨会、暑期学习等活动, 以坚韧与专注诠释西电人的硬核精神。


01

初入校园幸遇益友良师

初到西电,梁城斌便被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奋斗气息感染。E楼微机教室的键盘敲击声、图书馆深夜不熄的灯光、C楼自习室的专注身影,让他深刻体会到“学在西电”的分量。

通信工程学院有着丰富的实验实习课程,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微控制系统项目设计”课程。在那个课程上,五到六个同学需要模拟运营一个公司,并在学期末推出他们自己的嵌入式产品。课程中,梁城斌与队友们一同动手开发,独立设计了“智能魔盒”外卖柜


梁城斌在微控制系统项目设计课程路演

从外观设计到安卓界面,团队的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分别负责开发软件、设计电路、机械建模等不同工作。即使在运营“模拟公司”中略微稚嫩,但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最终成功设计了这款“智慧外卖管理机器人”,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智能魔盒’带给我的不仅是产品设计、公司运营等知识,还有团队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梁城斌说道。


梁城斌(左四)小组作品在微控制系统项目设计课程获奖

大一时,梁城斌性格内向,面对挑战常犹豫不决,习惯退缩。幸得师长引领,他逐渐突破自我。数学与统计学院叶峰老师不仅指导他备战数学建模竞赛,更教会他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通信工程学院冯磊老师在暑假期间,全程跟进指导嵌入式竞赛,凌晨陪学生调试代码;物理学院武福平老师不仅为FPGA竞赛团队逐字打磨答辩稿,甚至在深夜回复技术疑问。

梁城斌坦言道:“每位老师都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但只要学生遇到困难,他们永远会优先处理我们的需求。这种毫无保留的支持,让我逐渐克服了性格中的怯懦,可以勇敢、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梁城斌(左二)与队友赴南京参加嵌入式竞赛

02

在电赛中淬炼“铁人精神”

“电赛四天三夜,交作品时像从一场暴雨里冲出来,浑身湿透却酣畅淋漓。”梁城斌这样形容他的“硬核夏天”

大二暑假军训期间,他白天在烈日下站军姿,夜晚钻进实验室调试。军训结束铃声一响,梁城斌便冲向实验室啃包子、焊电路。队友调侃:“他的作息表里只有‘训练’和‘备赛’两种模式。”


梁城斌(第一排左二)与电赛实验室的伙伴们在初赛后的合影

四天三夜的初赛,成为梁城斌记忆中最炽热的篇章。即便训练赛屡战屡败,指导老师易运晖和何先灯总是能为他们在设计思路和实现的方法上圈出关键的改进要点,帮助他们提升水平。

尽管初赛成绩仅在入围线边缘,但队友刘曦远仍咬牙鼓励道:“无论如何,放弃了就真的失败了,而只要不放弃,就还有机会。”最终,团队在连续8小时的综合测评中实现了比赛要求的全部功能,如愿以偿去到了全国总决赛现场,站在全国总决赛的领奖台。


梁城斌(右二)小队参加全国总测评

回望电赛经历,梁城斌坦言道:“我最大的收获是老师与队友教会的那颗‘永远不放弃、永远相信可能’的心,这远比在颁奖典礼上捧得的荣誉证书更为珍贵。”

这次经历让他深刻领悟:“成功概率再低,只要存在可能,就值得全力以赴。”从稳扎稳打到敢于挑战,这场逆袭不仅为他赢得荣誉,更塑造了他“敢闯敢试”的科研信念。


梁城斌参与嵌入式竞赛

03

用共享与热爱构建真实连接

梁城斌还担任学院“小通课堂”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学业小导师,与同学一起复习,探讨学习中的疑难困惑。他作为“过来人”向大家分享:“不必焦虑,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对知识的消化速度。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节奏选择资料,分层突破。”

面对低年级同学对高数、线代等课程的畏难情绪,梁城斌给出“实战派”建议。“在反复研读课本的基础上,刷题是必要的,对重点考点的认知需要一定量的题目建立起来。”

他认为面对低年级的数理核心课程,要以基础为王,课内习题与考研资料双管齐下,“题量不足谈拓展,就像空中楼阁”。同时,思维上的拓展是需要慢慢去积累的,他建议以稍有难度的题为“抓手”。“遇到一道经典题型,反复琢磨解法,这才是思维跃迁的关键。”


梁城斌担任学业小导师

对于高年级的电子信息大类核心课,如“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梁城斌习惯在学完每一章后自己仔细梳理课程笔记。在这个过程中,一边搭建起知识的框架脉络,一边梳理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他将笔记分享到学院公众号,助力同学们期末复习与整理思考。


梁城斌的电路基础、通信原理等课程学习笔记

梁城斌在担任CCC(Communication Creative Community)俱乐部学生负责人期间,积极组织研讨会、暑期课程,将“以赛促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同学,积极打造浓厚的科创氛围。


梁城斌主持俱乐部研讨会

04

成长路上跬步千里的韧劲

对于低年级学生常见的“迷茫期”,梁城斌说:“可以外出运动放松自己,在运动中找到解决办法,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课业之余的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也是学习工作的调味剂。 “大一大二比赛最紧张时,和队友打场篮球比赛、去郊外登山观景就能满血复活。 ”在他看来,竞技体育的协作与抗压能力,与科研竞赛的团队攻坚一脉相承。


梁城斌爬翠华山

梁城斌说:“就像爬山一样,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或者焦虑。一定要尝试自己没尝试的事情,在“主线”和“支线”上共同发展。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要轻易言说放弃。

从实验室通宵调试的执着,到领奖台上的闪光瞬间,回顾这四年的本科生涯,梁城斌将成长密钥归结为“既要像海浪般奔涌探索,又要如礁石般沉心积淀”。他始终相信:“通信技术的魅力在于连接,不仅构建起有形的信息传输网络,更架设着无形的精神联结桥梁,让人与理想实现共鸣。让信念不变、热爱永久。”

如今,他正将这份热忱注入下一阶段的求学研究,在毕业设计中探索语音编解码技术的更多可能。未来,他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勇攀通信高峰,带着西电人“永不放弃,永远相信可能”的信念,向着新征程全力进发。


学生记者 / 薛孟涵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西电新增3个本科专业


科研武术双栖“大神”,西电李巴特好样的!


解锁网络空间安全领域“进阶密码”,为西电吕明远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