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高教讲堂第10场活动开讲,本场主题为“深化科教融汇,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志强研究员主持。活动在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 3.41 万次。


王志强作活动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深化科教融汇是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瓶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本次活动以“深化科教融汇,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学术沙龙与专题报告等多元形式,推动教学实践与科研前沿深度融合,引导教师将创新思维、科研方法与学科需求融入课程建设,探索和推广科教协同育人范式,为高校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学展示由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选手李朗老师,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选手马鸽老师分别围绕《正态分布》《理想变压器》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展示。李朗老师主讲的《正态分布》重点阐释了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特征及其均值、标准差参数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比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离散型分布的特性,解析了正态分布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普适性规律,并结合医学检测数据,深入剖析了中心极限定理的现实意义。马鸽老师主讲的《理想变压器》,构建了理想变压器的无损耗、全耦合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实际变压器的涡流损耗与漏磁现象,重点解构了电压比、电流比与线圈匝数的定量关系,并以电能传输效率优化、阻抗匹配电路设计为应用切口,演示了理想化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的指导价值。两位从一门课的角度展示了如何“深化科教融汇,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对如何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具有启发性和示范性。



学术沙龙环节由王志强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周张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马近远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陶佳副教授,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宁国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孙艳辉教授参与研讨。本次沙龙围绕“深化科教融汇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主题形成五方面观点,一是构建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通机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效能;二要加强科教融汇对课程体系的重构作用,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三要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实践,实现科技前沿成果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四要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建立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五要加大力度推广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问题导向和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讲座环节,中山大学教务部部长陈省平研究员作专题报告《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以中山大学为例,从如何通过卓越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度解读,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重要支撑要素,这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王志强对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活动围绕“深化科教融汇,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主题取得积极成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活动为高等教育领域推进科教融汇育人提供了借鉴参考,后续将加强研究和交流,重点在课程资源共建、实践平台共享、师资联合培养等研究和实践方面深化合作,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