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
江津区再次以优异成绩荣登榜单
第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这一殊荣不仅是对
江津区双拥工作的最高褒奖
更彰显了这片红色热土 赓续
军民鱼水情的使命担当
▲海报设计 何瑞
江津区是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故乡,也是首届全国10个双拥模范城(县)之一。自1991年首次获评以来,江津已先后八次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桂冠,成为重庆市获此荣誉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区县。作为红色精神的传承地,江津始终将双拥工作视为政治责任与光荣传统,以“赶考”姿态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吴文高 摄
建强“四大体系” 夯实双拥根基
近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通过建强组织领导体系,牵头49家军地单位形成高效协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10项优抚配套文件,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规;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创新“六统五定”双拥机制,推动军地大事共商、资源共享;打造覆盖全区的四级双拥服务网络,建成331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48家获评全国示范型站点,为军人军属提供“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中山收费站,出口军车免费通行
聚焦“两个服务” 共筑军地同心
江津区坚持服务国防建设与地方发展“双轮驱动”,谱写军民团结新篇章。在服务备战打仗上,靶向解决部队需求,完成高山供水、战备公路等12项重点工程,配合军事演练3批次,形成“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生动局面。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实现100%妥善解决,相关经验获《解放军报》推广。驻区部队官兵则以“第二故乡”为己任,在抢险救灾、乡村振兴中冲锋在前,累计出动兵力超1.2万人次,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端午节,兵妈妈到武警某部包粽子
▲ 2024年3月20日,江津中学聂荣臻班学生欢送入伍新兵
打造“三大亮点” 擦亮双拥品牌
江津区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双拥文化名片。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联合开国元帅纪念馆举办全国首个元帅生平联展;鼎山小学等创新校园军衔评价体系,3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建成双拥主题公园、爱国拥军广场等地标8个,推出“帅乡情”拥军加油卡等200余项惠军服务。此外,三线文化体验园、拥军联盟等社会化项目,让尊军崇军蔚然成风。“粽子飘香进军营”“兵妈妈送月饼”等暖心活动,更让官兵感受到“家”的温情。
▲国防+系列少年军校活动
▲江津双拥主题公园全景图
▲2024年1月8日,鼎山小学与边防官兵开展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活动。图为边防官兵为学校赠送国旗。
全媒体记者:郑江黎
通讯员:钟承成
编辑:李佳蔚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