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铁路、渝贵铁路并行穿越珞璜站。或并列一排、或参差错落的数十幢低矮楼房背靠莽莽大山,黄白相间;车站主楼的墙壁上,“兴规正纪、和谐兴站”的标语格外醒目;站前广场,五棵与车站同岁的黄桷树黄叶飘飞,在阳光的照射下洒落满地金黄;标准的塑胶篮球场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标语让人印象深刻;不远处,长江的涛声不绝于耳……60多岁的珞璜“老”站,静静地矗立于长江之畔。

4月9日,记者一行走进珞璜站。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车站始建于1959年,是川黔铁路上的重要站点,现为三等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重点保证电煤运输。”兴隆场车站珞璜站党总支书记刘杰介绍,“车站所处的珞璜镇位于长江南岸,水陆交通便利,是江津的工业重镇。川黔铁路的贯通让珞璜站成为煤炭、工业原料运输的枢纽。”


“现在车站相对冷清,货运业务也很单一,但你们知道40多年前这里有多辉煌吗?”曾在此工作14年的珞璜站原党总支书记伍思明感慨道,“今天的兴隆场、团结村站是什么样,那时的珞璜站就是什么样。车、机、工、电、辆各单位云集,编组场、调车机忙碌不停,下班了大家聚在一起看坝坝电影、打篮球比赛,那才叫个闹热。”


1980年10月2日,伍思明拿着电报,走进位于珞璜站的原重庆铁路分局小南海车务段教育培训基地。因为该基地培养出了很多人才,职工们都喜欢称它为“珞璜炮校”。伍思明在这里培训了三个月,然后从扳道员干起,之后又回到“珞璜炮校”当老师,再到珞璜站当党总支书记,见证了车站的辉煌时期。


“你们知道珞璜名字的由来吗?”伍思明笑着科普,“相传明朝宪宗年间,钦差奉旨携带玉如意前往江津寻访忠臣江渊,行至猫儿峡时,玉如意坠江,此地因而得名‘落皇石’,后传为‘珞璜’。”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保证电煤运输,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珞璜站站长杨韬介绍,“车站有50余名职工,四班倒,除了每天接发30.5对货物列车外,重点放在了到达电煤接卸上。去年,车站全年卸车约612.2万吨。”


珞璜电厂燃料部主任秦增虎感慨道:“珞璜站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实现了电煤运输高效畅通。就拿4月5日来说,珞璜站单日到达电煤487车3.2万吨。面对如此繁重的卸车任务,我们立即与车站沟通协调,调整运输线路,提前对接设备维护,合理调配人员,一切工作都很‘丝滑’。”


兴隆场车站团结村站党总支书记郝宠曾在珞璜站战斗过23个月,虽然2年不到,但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谈起这里,他便如数家珍:“珞璜站是一个与西南铁路共成长的老站,它正以‘三线记忆’与‘智慧枢纽’的双重姿态,诉说着山城交通变迁。”


珞璜站随川黔铁路通车而投入运营,曾是支援西南建设的“钢铁驿站”。4条股道上,煤炭、矿石等物资日夜南下,铺就工业发展基石。上世纪70年代,该站扩建为14条股道的辅助编组站,驼峰调车场年货运量突破300万吨。随着路网升级,1981年,该站回归中间站“身份”,在地方经济浪潮中找准定位。2019年,珞璜站接入重庆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下层货车线,实现年运量超600万吨。目前,珞璜站为珞璜电厂及周边30余家企业提供着物流支持。


郝宠介绍,铁路与城镇共生共荣,工业与交通联动,珞璜站依托川黔铁路,曾是煤炭运输的关键节点。邻近石门坎站的松藻煤矿的煤炭经此运往全国乃至东南亚,而珞璜电厂的粉煤灰也通过铁路外运,满足了重庆的能源需求。


“虽然以货运为主,但珞璜站早年也承载着周边居民的出行记忆。绿皮火车时代的站台喧嚣、市井烟火,与小说《温暖的火车站》中石门坎站的温情故事相呼应,展现了铁路与社区的紧密联系。珞璜南站启用后,更以现代化设施传递城市文化,成为展示珞璜发展的窗口。”郝宠感慨道。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当过3年铁道兵的84岁老人熊永全在转业后,和川黔铁路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单位工会的扶持下,他在珞璜站旁边的山腰上自建了一幢一楼一底的房屋,一直住到现在。40多年前的情景犹如昨天,在他脑海中浮现。


那时候,列车牵引还是靠内燃机车或蒸汽机车,速度缓慢,经过车站的时速常常只有二三十公里。特别是在贵州方向的上坡路段,火车时速更是低至10公里左右。




煤炭、电视、冰箱、大米、白糖等南来北往的货物云集于此,热闹非凡。那时经济条件较差,周边的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背着偷来的数十斤重的东西依然能在铁轨间健步如飞。


“有一次,我们所长追一个小偷,小偷将一背篓煤砸向所长,一下子就把他变成了‘黑脸张飞’。等所长好不容易睁开眼睛,小偷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熊永全笑着回忆说,“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偷煤贼’的故事已成传说。”


随着铁路网络的高速发展,2018年1月25日,渝贵铁路通车,珞璜工业园B区新增设了现代化的珞璜南站。这座投资1.8亿元的Ⅲ级客运站设计为4台7线,极大地缓解了重庆西站的运输压力,为江津、巴南、九龙坡等地约300万市民提供了出行的新选择。


“如今,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正在进行改造,计划增设圣泉站,推行‘站城景融合’的发展理念。新站设计将融入浒溪公园等自然景观的元素,并串联起义渡古镇、铜罐驿古镇等沿线历史景点,打造一条‘美丽经济’走廊。”刘杰介绍,“珞璜南站则通过电子客票、铁路e卡通等技术创新提升旅客出行效率,进一步融入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珞璜站穿越“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而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正以日均接发30余对列车的频次在陆海联动中续写新的篇章。“珞璜站的前世今生,不仅承载着重庆江津地区铁路发展的历史脉络,更与地方文化、民间传说紧密交织,形成了独特而动人的故事。”郝宠感慨道。


探访珞璜站后,记者有感而发,写下了一诗一词,纪念这座承载着川黔故事的老站:

忆秦娥.珞璜站

付世坤

江声咽,轮痕漫刻双轨月。双轨月,前村弹洞,壁煤龙列。

六旬犹记沧桑诀,装点关山今胜绝。今胜绝,云桥飞架,丝路如雪。

铁轨上的年轮

付世坤

褪色的工装仍在扳道房打盹

五棵黄桷树已数尽六十圈年轮

春日的叶影里叠着四十年喧嚣

蒸汽机车的喘息

在长江水雾中凝成盐霜

那些背煤奔跑的身影

把弹孔累累的站台

踩成一部快进的默片

而此刻卸车场的数字正以吨为单位

在电子屏的呼吸里

编织光的经纬

煤灰在驼峰调车场沉降为星辰时

珞璜南站的玻璃幕墙吞下整条银河

绿皮火车的汽笛与高铁的震颤

在猫儿峡的岩壁上

交换着青铜与硅基的密码

当北斗星坠入江渊的玉如意

铁轨便长出新的年轮

那些被二维码封印的告别

正在时光隧道的灯箱里

发芽成渝贵线上的云霞


来源: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付世坤

图片:卢波 冉杰

视频:赵毅 卢波 刘佩晗 冉杰

编辑:马铁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