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可以说对于我党的革命人士杀害是绝不手软的,就像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的翟秋白,广州起义的主要的领导人张太雷农民起义杰出的领袖方志敏等等一大批早期的杰出的革命领导人。



(广州起义领导者张太雷)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我党的革命同志被蒋介石逮捕了,基本很难生还,但是我们的开国大将陈赓却是一个例外。在蒋介石逮捕了以后,不仅仅没有杀害。

蒋介石还安排了很多的人进行了游说,除了我党初期的叛徒顾顺章之外,还有当年很多的陈赓的同学,但是面对这些人的游说,陈赓都是不为所动,还反过来说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战绩,将这些有说的人说的是哑口无言。

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最后竟然亲自出马,要知道此时的蒋介石正在前线忙着围剿红军,足以见得蒋介石对于陈赓的重视

除了亲自劝说,在陈赓还在上海的时候,蒋介石就专门地发了电报,说是让当时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好好的看管这位共产党的高级将领,还特意的强调不能够虐待他,还让陈赓过的舒服一点。

是不是感觉非常的有意思,当时身为共产党的将领陈赓,在国共当时第一次已经破裂的时候,白色恐怖正在弥漫的时候。



(陈赓像)

对于这段时间我们周恩来总理曾经是万分痛心地说过:“敌人可以在几分钟内毁灭了我们革命的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内锻炼出我们的领袖”。

蒋介石会这样对待陈赓确实是非常的有意思的,那么为什么蒋介石会这么重视陈赓呢?

一、蒋介石兵败想要自杀,被陈赓拦下救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如果是救命之恩呢。

在1925年10月的时候,在国共双方的共同的努力下,国民革命军开始举行了第二次的东征,当时已经是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担任的职位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而作为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担任的是总指挥部的警卫工作。

初期革命军势如破竹,战争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加上前期的胜利令蒋介石产生了一丝丝的轻敌的心理,想要把战争的成果扩大。

所以蒋介石就亲临战争的前线进行指挥,但是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的变化,战场的局势逐渐地发生了改变。



(陈赓和彭德怀等人合照)

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和当时的广东军阀林虎的队伍发生了对峙,就是这一次对峙,令这次战争的局势发生了一些逆转,在华阳附近的时候,第三师溃退了下来,情况非常的危机。

虽然蒋介石命令陈赓去传令,说是不许撤退。

如果撤退的话,就按照几个月前蒋介石与廖仲恺签署的连坐法令执行,也就是:“如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排同退,只杀排长。一连同退,只杀连长。一营同退,只杀营长。一团同退,只杀团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

但是兵败如山倒,此时的第三师已经在敌人攻击下全面地溃败了,这种法令基本就是无法执行的。

而此时的蒋介石也因为距离前线太近,已经被敌军包围,危在旦夕,此时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想要拔枪(也可能是佩剑)自杀。



(陈赓年轻时)

此次的陈赓一把抢过了蒋介石的手枪,说道:“你是总指挥,你的生死定然是会对整个战局发生影响的,这里没有黄埔的正规军队,赶紧离开吧,如果再不走的话,那就晚了。

而此次的蒋介石因为在战场的特殊的环境下,竟然一时被吓得走不动了。

陈赓看到蒋介石的这样情况,陈赓也说不了那么多了,直接背起蒋介石狂跑,直到走到了一条小河旁边,渡过了河以后,才算是正式的脱离了危险了。

但是此次还没有脱离危险,因为敌军还在进攻,第三师可以说此时已经完全溃败了,蒋介石需要有人将这里的消息送给周恩来等人指挥的第一师,请求他们的支援。

陈赓看到此种情况,主动地承担了送信的重任,在一昼夜跑了160多里路,期间还经历了一番被土匪拦截的风波,最后周恩来等人得到了陈赓送的信件,及时的支援了蒋介石,这才击败了敌军。



(北伐之初阅兵)

这就是蒋介石为什么不杀陈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叛徒的背叛,陈赓入狱

革命的道路总是会时时伴随着危机的,不论你是革命领袖也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也好。

在1933年的时候,中共中央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时国民党集结了大批的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

此次陈赓也遇到了人生当中的一次重大的危机,因为陈赓在一次战斗当中受伤了,部队当中的医疗条件已经无法为陈赓进行医治,所以陈赓就被秘密地送到了上海进行就医。

但是上天似乎总是喜欢对于特殊的时间给予特殊的考验,在陈赓负伤以后,当时党组织的重要任务顾顺章没有经受住考验,发生了叛变。



(顾顺章像)

顾顺章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是当时的中共秘密特务组织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中共历史上的传奇情报人员袁殊就是在顾顺章发生叛变以后,被潘汉年他们新发展的情报人员。

而顾顺章也是被视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的叛变导致了中共在上海的组织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民党的特务系统掌握了当时的中共的活动的规律。

陈赓自然也是进入到了国民党特务的视线当中,此次的陈赓因为已经负伤,行动不便,就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了。

蒋介石听到陈赓被捕的消息后,自然是非常的开心,一方面来说陈赓是中共重要的指战员,这对于正在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另一方面,陈赓作为黄埔三杰之一,才能自然是非常的突出的,还有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一点,陈赓对于蒋介石有救命之恩,此次蒋介石有了拉拢之意。

三、有惊无险、积极营救,成功脱险

在蒋介石亲自去劝说陈赓无功而返以后,实际上此时的陈赓的处境是非常的危险的,因为在蒋介石去劝说陈赓的时候,陈赓的态度是非常的坚决的。



(陈赓和其妻子)

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不可能发生反叛,我是忠于中国共产党的。

这样的态度相当于是没有给蒋介石任何的台阶下,一般人面对别人的强硬的拒绝还会生气,蒋介石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但是在陈赓被捕以后,当时和陈赓同期的同学像宋希濂、宣铁吾等十余个国民党将领联名向蒋介石保释,蒋介石自然不可能不考虑这些黄埔学生的声音,因为这些都是蒋介石非常的重视的革命将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宋庆龄,宋庆龄等人为了营救陈赓也给蒋介石不少的压力。

当时宋庆龄直接找到了蒋介石说:“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打仗,你打了败仗还是陈赓救了你一命,不然你也活不到今天。现在你要杀他,简直是忘恩负义。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呢?”



(宋庆龄像)

面对宋庆龄的质疑,蒋介石是被骂得哑口无言,甚至宋庆龄还找到汪精卫、罗文干等人,要求他们必须即刻的释放陈赓等人。

这些种种因素的叠加之下,再加上陈赓对于蒋介石的救命之恩,在蒋介石的默许下对于陈赓的看管就有意无意地放松了,令陈赓有了逃脱的可能性。

根据现在流传出来的说法,有人说是看守在后窗吊了一根绳子,也有人说是绳子,也有人说是内应,但是不论如何,最后的结果就是陈赓逃脱了。

在陈赓自传中也说明了这一点是:“在狱凡四月,当局用尽威吓利诱,我丝毫未为所动。因与黄埔关系,红军势大,当局幻想以我影响红军中之黄埔生,被释放”

四、结语

不论蒋介石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将陈赓放了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蒋介石的默认下放走了。



(陈赓像二)

1961年3月16日的时候,陈赓去世的时候,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是非常的伤心的,当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听到陈赓去世以后,也是非常的伤心的,说道:“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

蒋介石对于陈赓的重视可见一斑,蒋介石这么重视陈赓,陈赓还是拒绝了,除了陈赓坚定的革命立场之外,还有一个私人因素,那就是陈赓对于自己的这位校长本山不是很认同的。

因为在陈赓和蒋介石作战的时候,看到蒋介石是在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关注着上海的股市,这一点几乎就令陈赓认为蒋介石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不是自己要跟随的人。

就像黄埔军校最初的口号一样:“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也是陈赓之所以要参加革命的原因。



(黄埔军校)

革命不为当官发财,这就是我们最初的革命党人的信念和理想,就是他们的付出才造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参考:

洛阳日报《18 陈赓为何弃蒋而去?》

人民网《蒋介石的救命恩人陈赓为何弃蒋而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陈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