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的廉元素,将廉洁教育与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在参与蜡染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感知廉洁、感悟清廉。

禄劝县是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以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该县纪委监委以民族非遗为“小切口”,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力量,深入挖掘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廉洁因子”,将廉元素融入老手艺,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展,让廉洁文化建设走新更走心。

“廉洁元素不能千篇一律,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才能打动人心。我们依托本地丰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坚持守艺与创新相结合,为非遗代表性项目贴上‘廉标签’,创作了一大批可感、可触、可亲的作品,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禄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秉承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的理念,禄劝县纪委监委运用“室组地”联动机制,发挥村(社)监督委“前哨”作用,深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村(社)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廉洁文化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特色打造廉洁文化品牌,依托火把节、花山节、阔时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各类廉洁文艺非遗民俗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将廉洁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共同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禄劝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锚定“非遗+廉洁”品牌建设目标,做实“监督+服务”,紧盯非遗保护和企业培育、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环节,督促县发改、文旅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邀请专家评估论证,制定全县刺绣、蜡染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合各项发展资金,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截至目前,该县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1项,建成非遗工坊4个、传习馆2个、传习基地1个;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1名,年生产手工非遗产品30万余件,年产值达2600万元。同时,联合教体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非遗+廉洁”清廉校园建设,将本地非遗纳入职业教育和中小学课后选修教育内容,推动廉洁文化古今交融、廉洁思想代际传承。( 文天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