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情况报告工作启动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856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2∶1,较2020年下降0.19。按照今年的监督计划,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调研组,将就本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开展监督。其中,将监督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治理融合情况,以及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情况等五方面内容。
启动会上,市农业农村局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目前,本市已全面建立四级“田长制”,耕地数量恢复到196万亩,制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累计建成103万亩。粮食产量实现“5连增”,达到57.6万吨,播种面积141.3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02万吨,较2020年增长46%。去年本市休闲乡村游接待游客2286.5万人次,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收入35.9亿元,较2020年增长44.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不少进展。累计完成2800余个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任务,市区两级总投入100余亿元,每年安排管护资金约18亿元,加强一体化运行维护。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村内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9%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20年的60%提升到85%,93%村庄、96%农户实现清洁取暖。
近年来,本市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就业方面,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20条措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比例达80.1%;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稳步扩大公益岗位,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856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2∶1,较2020年下降0.19。
乡村生活便利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推动农村便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累计改造提升农村便民商业网点429个。出台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支持政策,开展30个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建设试点。持续推动“邮快合作”,完善区、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快递进村”覆盖率达95%。
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99位代表提出9件关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研究决定,作为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计划安排,将在11月份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相关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并明确五方面的监督重点。包括市“十四五”相关规划实施情况和“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城乡规划融合情况、城乡建设融合情况、城乡治理融合情况以及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情况。
在城乡建设融合情况方面,将监督包括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点建设运行,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网络、快递等公共服务配置,涉农资金投入支撑等情况。
在城乡治理融合情况方面,将监督包括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乡村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乡村多元共治体系完善等情况。
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情况方面,将监督包括“百千工程”实施中,村庄风貌、产业提升、村庄治理、基础设施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种业之都建设、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休闲综合体建设、农村教育提升、农民收入提高、蔬菜产业扶持等议案办理情况。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